| 序号 | 分会场名称 | 牵头专家 | 征文内容 | 
    
      | 1 | 河长制经验交流大会 | 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拟); 徐祖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任洪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朱永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拟); 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拟) 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拟) 席北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朱  伟(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车  伍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周念来(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桑稳姣(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 | 流域立法;流域体制机制模式;流域治理规划;流域治理公众参与;全国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政策、标准;河长制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分享;国际河湖治理经验和趋势;河湖治理技术和趋势;水生态修复综合方案;水监测方法和设备现状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防治趋势;数字河湖新技术;磷污染治理科研技术创新; 河湖长制与水生态空间管控;饮用水安全与河湖长制的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后的河湖污染治理;“一湖一策”、“一河一策”实施;信息平台建设与河湖长制;河湖长制的制度建设与法律实施。 | 
    
      | 2 | 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与指挥调度 | 刘  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虢清伟(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卢学强(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贾滨洋(成都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 | 流域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的构建;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理论与案例;流域水污染与风险问题识别-模拟评估-决策实施的全过程调度指挥管理体系;水污染物来源解析与排放清单。 | 
    
      | 3 |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与管理经验交流 | 夏四清(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毕学军(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刘代玲(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 杨  飞(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 | 山东省流域污染控制创新与应用;上海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与展望;海口市河湖水环境生态治理经验与长效管护机制探讨。 | 
    
      | 4 | 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区流域水环境治理 | 郭洪光(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 王欣泽(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   | 生态屏障区水源保护;生态敏感区水污染防治技术;长江黄河上游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上游地区河长制实施经验分享;区域流域新兴污染物防控技术;典型区域流域系统治理案例。 | 
    
      | 5 | 高危害难降解有机废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技术 | 魏秋平(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周科朝(中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祁国恕(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西平(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淡所高级工程师) 楼紫阳(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高浓度、高含盐、高毒性、高氨氮、强酸碱等高危害难降解有机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技术、新工艺。 | 
    
      | 6 | 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海绵城市建设 | 李家科(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曹文志(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国如(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教授); 郑  一(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欧阳威(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秦华鹏(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 | 流域面源污染机理、负荷估算、模拟和控制;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质保障技术;海绵城市规划、模拟和建设关键技术。 | 
    
      | 7 | 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 刘录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吴振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安树青(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任文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项目办公室主任); 阎百兴(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储昭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陈庆锋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 魏源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严登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卢少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特征;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城市景观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与应用;河湖缓冲带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水生态监测与评价。 | 
    
      | 8 | 地表水污染与水环境 | 廖振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徐贵泉(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谭  琼(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卢志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 河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应用及思考;上海城市化地区水污染防治难点与路径;金泽水源地径流污染模拟及综合管理平台研究。 | 
    
      | 9 | 生态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生态修复 | 宋海亮(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何圣兵(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吕锡武(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张松贺(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技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型技术;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 
    
      | 10 | 土壤污染修复及水资源利用 | 徐金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 畅建霞(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王文科(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杨小丽(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 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 | 
    
      | 11 | 中国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技术应用 | 赵  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刘晓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英才(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 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污染源解析与入河(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饮用水与地下水保护。 | 
    
      | 12 | 碳中和污水处理厂关键技术 | 甄广印(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李玉友(日本东北大学教授); 刘建勇(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陈  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 陈重军(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 可再生能源;厌氧发酵;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电催化。 | 
    
      | 13 | 低碳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 周雪飞(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 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过程相关研究,分析废水处理与资源化过程中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介绍废水低碳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工艺。 | 
    
      | 14 | 矿山水环境跨介质协同调控 | 刘  国(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教授); 周连碧(矿冶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 陈梦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刘桂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刘晓文(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 矿山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 ;矿山地下水与地表水环境风险协同控制;矿山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协同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