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学院简介 |
西北工业大学生命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认真履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创新科技和服务社会的职责,牢记“公诚勇毅”校训,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实现四个服务目标。 生命学院的前身为“生命科学院”,成立于2004年4月,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生命学院”,成为学校第十五个专业学院。新的十年,学院发展进入快车道,面临“十三五”和“双一流”建设,学院发展定位是:以国家航天、航空和航海领域重大需求为牵引,以生命科学主流学科为支撑,将基础学科与技术和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贯通,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教师64人(兼职4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2人(兼职3人),副教授28人(兼职1人),助理教授24人,在站博士后3人。学院拥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陕西省“青年百人”1人等优秀人才。
生命学院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生物技术本科专业;1个空间生物科学与技术国防特色学科。同时还依托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材料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此外,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材料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学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学2个教学系,拥有陕西省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生物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中心。年招收本科生50-60人,研究生(硕士&博士)70余人。 学院建有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实验中心,承担实验教学和科研分析测试等任务,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1台套。
学院结合我校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特色,重点开展空天海极端环境生物学、特种分子医学与健康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三大学科领域的前沿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方向包括空间生物学、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医药与生物工程、分子医学与转化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仿生与仿生制造工程等。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研究涵盖生物化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生物材料、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磁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学院现有科研平台: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部级); 西北工业大学特殊环境生物物理学研究所(校级); 西北工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空间肌肉骨骼健康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校级); 中德空间生物材料与技术转化联合实验室(校级); 特种医学与健康系统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校级); NPU-UAB骨代谢联合实验室(校级); 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中心(院级)。 截止2018年4月学院共获得各类基金项目34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基金193项,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等,国防科技创新项目,科研项目合同经费8300余万元。获得国防技术发明奖,陕西科学技术奖等科研奖项9项。截止2018年4月全院师生共发表论文456篇(其中SCI收录268篇),授权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21项。 学院注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已与德国空间局(DLR)、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美国石溪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AB)、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西奈山医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多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空间生物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与工程和生物物理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联合研究、平台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学院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