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召开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各个有关单位:
“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但由于我国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前行阶段,特别是冬季
重污染问题的影响,人们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获得感不足,大
气环境问题依然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
题。为贯彻实施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发挥科学技术在大
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提高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整
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
术研讨会”定于 2017 年 4月22日至23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
开。本次会议由我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
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
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浙江天
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
1 1. 颗粒物污染控制与技术
召集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召 集 人:闫克平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电/袋/电袋复合除尘选型及应
用;除尘脱硫协同超低排放区;SCR 对电袋复合除尘的性能影响;
颗粒物超低排放测试技术与应用;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调控制技
术与应用。

2 2. 烟气污染物高效治理技术
召集单位: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召 集 人:高 翔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燃煤烟气
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及超低排放技术;燃煤烟气 PM 2.5 过程控制与
减排关键技术;燃煤烟气污染物与 CO 2 协同减排技术;烧结烟气
中分级循环及余热利用技术;焦炉/高炉煤气污染物净化及资源
化利用技术;燃煤烟气污染物脱除技术费效评估等。

3 3. 烟气脱硝技术及应用
召集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烟气污染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召 集 人:李俊华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锅炉优化燃烧减排氮氧化物技
术;SCNR、SCR、等离子体、臭氧氧化及液相氧化脱硝技术及耦
合;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制、再生及失效催化剂安全处置技术;
超低排放新形势下脱硝系统面临的氨逃逸及二氧化硫氧化等挑
战;脱硝工程技术路线选择分析及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与管理经验。

4 4. 烟气协同控制技术
召集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
召 集 人:赵 毅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高效、低成本烟气除尘脱硫脱硝
脱汞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超低排放新形势下烟尘、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重金属、可凝结颗粒物和三氧化硫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控
制低成本技术路线探讨;污染物高效脱除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5. 汞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创新
召集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召 集 人:王书肖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汞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与标准国际
经验;汞污染来源特征与排放清单;汞的同位素特征与示踪;大
气汞的迁移转化与沉降;大气汞的观测与污染特征;汞的环境过
程与生态影响;汞的暴露与风险评价;重点行业汞污染防治技术;
汞污染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履约需求;
我国汞污染防治与履约对策。

6. 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创新
召集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召 集 人:贺 泓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机动
车尾气排放控制政策;汽油车、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技术及关键
材料;失效催化剂资源回收技术及标准;催化剂失效及更换;机
动车污染排放对大气 PM 2.5 的贡献。

7 7.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管理
召集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召 集 人:柴发合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减排机
制;大气复合污染特征与控制核心技术;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空
气质量模拟与预报预警;大气复合污染预测监控技术。

8 8. 大气雾霾成因 与防控
召集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
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召 集 人:贺克斌教授,陈长虹教授级高工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雾霾形成的原因与途径;PM 2.5
源谱库建设、PM 2.5 前体物控制与治理技术;PM 2.5 监测与源解
析技术;气溶胶的形成机制与环境效应;不同反应介质中的
SO 42- 主导生产机制;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核心技术;重霾污染
过程中主要组分特征与风险评价;国内 PM 2.5 研究现状与国外
技术进展。


二、特邀报告
1.拟邀请环保部相关领导介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关
政策与措施;
2.拟邀请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大气污染防
治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典型案例、运营管理等内容做主旨报告。


三、7 2017  挥发性有机物高峰论坛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召集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业委
员会/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浙江工业大学
召 集 人:叶代启 教授,王家德 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特征和来源
研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实时监测研究与应用;挥发性有机污染
物处理处置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
装备。


四、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讲习班
会议期间将安排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讲习班,邀请知
名专家学者就该领域基础理论、前沿研究进展作报告。让参会者
更系统全面地了解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研究前沿。
五、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对接洽谈会
会议邀请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介绍优秀治
理技术及治理案例,邀请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介绍大气污
染防治技术升级、规划、改造等技术需求,为科技成果和
工程应用转化搭建桥梁。对接洽谈会由浙江省环境保护科
学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环境科学学
会承办。


六、参会对象
相关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火电环评机构;电力、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油化工、焦炭、有色冶炼等重点
行业的企业;从大气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研究的科研院所、
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


七、 会议注册
会议服务费:科研、教职人员 1800 元/人,学生持有效
证件 1200 元/人;企业代表 2800 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
用自理。


八、征文要求
1.论文摘要不超过 500 字,全文不超过 5000 字,论文
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要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
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
2.请在论文后面标注作者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电
话,以便进一步沟通。
- 6 -
3.会前将印刷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请提交论文人员将
电子版论文全文至 csesam@126.com 信箱。论文截止日期:
2017 年 3 月 31 日,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委员认真评审。


九、会务组联系方式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人:姚 凯
电话:010-68658927 18600404894
2. 清华大学
联系人:曹百灵 010-62794833 张 涛 15101172845
3. 浙江大学
联系人:郑成航 0571-87953129 邓官垒 15906608739
4.华南理工大学
联系人:陈伟楗,史 伟 020-39380599
会议投稿报名邮箱:csesam@126.com



附件一: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吉明
副主任委员:
贺克斌、柴发合、陈建孟
委员(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鲍晓峰、蔡宗苇、曹军骥、岑超平、陈建孟、陈建民、
陈久斌、陈良富、陈敏东、陈耀强、陈颖军、陈勇航、
陈运法、陈泽强、陈长虹、程金平、程水源、丁爱军、
段 雷、范绍佳、冯加良、冯新斌、冯银厂、付晴艳、
高 翔、高会旺、葛茂发、郭 海、郭 耘、郝郑平、
何 洪、贺 泓、胡 敏 、 黄海保 、 黄张根、金 均、
雷国强、李国刚、李俊华、李顺诚、李向东、刘树华、
孟 凡、莫 华、邵 敏、田贺忠、汪黎东、王 琳、
王 韬、王定勇、王书肖、王体健、王喜全、王小明、
王新明、王学军、王跃思、王自发、魏凤玉、吴忠标、
向晓东、肖益鸿、修光利、闫克平、晏乃强、杨 新、
杨金田、杨向光、姚 强、叶代启、张 凡、张军营、
张庆华、张庆竹、张润铎、张小曳、张元勋、赵 毅、
朱 彤、朱爱民、朱法华、朱利中、朱天乐、朱廷钰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协办单位
浙江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系方式

请点击 注册咨询 完成后 登录 获取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12-2025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均为有关第三方学术会议组织研究与交流发布,如涉及版权,如有请联系告之,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