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年会(2018年1月)

2018123日至24日,中国能源模型论坛2017年会——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模型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和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瑞穗信息研究院、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国际能源署(IEA)、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中国科学院、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旨在通过促进国内外能源模型团队的对话,分享和交流国际先进的模型方法、最新研究进展成果,尤其是与中国发展的相关预测和分析结论,为我国的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参考。研讨会共分为四个主题开展,分别是:模型方法在碳交易中的应用、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在低排放发展战略中的应用、模型在重点行业和领域低排放发展战略中的应用及环境健康。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和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博士分别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教授从国内国际新形势下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经济低碳化转型的路径研究的新需求、模型研究工作对低碳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及模型组间的交流合作、参数讨论等三个方面对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城镇化、科技实力、人才实力、人口等方面对2035年中国社会前景进行了展望。胡教授同时表示,为了在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需要在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供应,提高煤电系统的效率和清洁程度。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王院士表示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前,需要根据要求,对环境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王院士对社会经济发展情景、环境发展国际国内对标、生态环境治理进程、生态保护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同时建议,能源模型分析中应考虑到空气质量改善对碳减排的协同效应。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从十九大报告的起草过程对中国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同时表示,能源模型不仅应比较参数,更应针对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和人文经验作出假设,比较模型本身的方法、结果是否合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等。 

主题一:模型方法在碳交易中的应用

   中国在20171219日启动了全球******的碳市场,碳交易在政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Sunhee  SUK博士做了题为《碳交易机制下韩国企业内部碳价格估计》的演讲,Suk博士的研究通过对韩国公司内部对碳定价的建模分析,对碳定价水平进行核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朱磊教授介绍了微观视角的碳交易机制绩效评估,通过模型分析对比电力企业的不同竞争结构对碳价格的影响分析。清华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顾阿伦博士介绍了碳交易对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对巴黎协定后碳交易对产业的影响进行建模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产业竞争力和碳泄漏两方面,将碳交易对的不同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对低碳转型所需的投资额进行预测。

与会嘉宾肯定了模型对电力行业在碳市场的推进的重要意义,并针对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帮助电力行业实现这个目标的期望和建议,不同工业企业之间产生的相互的碳泄漏和替代率在碳市场的针对性设计,以及中国起用碳市场面临着中美欧碳市场间相互的比较和评估的经验和下一步的考虑进行深化的讨论。

   主题二: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在低排放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中国模型研究,特别是综合评估模型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来自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高级研究员Leon Clarke博士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介绍了全球综合评估模型在区域层面的应用,并介绍了使用模型方法分析CCUS在中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介绍了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最新研究结果,针对1.5度情景下的中国及北京进行模拟并对能源结构转型提出政策建议;瑞穗信息研究院(MHIR)首席咨询师Ken Oshiro博士介绍了亚太综合评估模型(AIM)模型,AIM模型对日本的能源及气候政策的影响,以及基于AIM模型对日本的长期情景模拟工作的最新进展。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员郭非博士介绍了MESSAGE模型及中国MESSAGE模型的发展与应用,并对综合评估模型使用的科技、经济假设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研究员Christoph Bertram博士介绍了PIK使用的综合评估模型(REMIND),以及以碳税和碳交易为代表的短期减排政策对长期脱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陈文颖介绍了中国MARKALTIMES模型的发展,在不同领域能源供给需求的应用,以及与其它模型的对比结果。

美国环保协会高级经济学家Oleg Lugovoy介绍了通过模型分析中国低排放发展战略研究的方法以及CEMF02研究主题设计。

主题三:模型在重点行业和领域低排放发展战略中的应用

   重点对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在新的形势下碳减排的路径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来自复旦大学的吴力波教授做了题为《电力市场化调节下的可再生资源发展:机制转变与建模分析》的发言,通过输入需求侧参数,气象数据,生产成本信息等变量进行模型分析,得到结论为日前市场相对稳定,实时市场相对波动。

   高成本企业放弃日期电市场竞争,转而在实时市场进行竞争。低成本企业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电权份额,进而稳定利润,因此优先在日前市场竞争。

   来自IEA全球能源展望(WEO)团队的Timur  Guel博士首先介绍了IEA使用的全球能源模型(WEM),中国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型以及转型过程中对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预测。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欧训民博士通过对不同政策的模拟(纯内燃机政策、目前的新能源发展政策以及加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介绍了中国未来车用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分析,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斌博士介绍了中国交通未来的绿色发展战略,以及交通行业参与碳交易的现状、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交通行业参与碳交易的政策建议。

主题四:环境健康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enise Mauzerall的团队对能源政策对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环境健康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中国的能源政策在未来带来的健康效应进行了评估,Mauzerall教授表示,低碳能源转型对提高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提高健康效应的具有极强的协同效应。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薛文博做了《区域空气质量模拟与调控技术》的专题发言,介绍了大气环境的现状和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同时对PM2.5的空间输送、行业贡献和前体物贡献进行了模型模拟。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老师对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李老师首先感谢了参会国内外模型团队的精彩演讲,对本次会议中国内外模型团队间的交流和沟通表示了高度认可。同时,李老师对能源模型论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要求能源模型论坛在推动模型团队能力建设、学习国际模型团队先进技术,为中国的中长期发展提供更科学、客观的参考。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
   美国环保协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