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亮点】
1.浙江大学支持
2.主题覆盖全面,聚焦前沿热点
【重要信息】
会议官网:iiotit.com【参会投稿】
会议时间:2026年1月9-11日
会议地点:中国-西安
截稿时间:以官网信息为准(早投稿、早录用、早递交)
录用通知:投稿后5-7个工作日左右
论文检索:EI, Scopus【两大数据库稳定双检索!】
更多学术会议信息、团队参会/团队投稿优惠,欢迎咨询会议秘书!
【大会简介】
2026年工业物联网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IoTIT 2026)将于2026年1月9日至11日在美丽的西安隆重召开。会议旨在为全球工业物联网(IIoT)及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相关从业人员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最新科研成果的分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本次大会涵盖工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传感器网络、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网络安全以及智慧工厂等热点领域。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领袖发表主题报告,开展专题研讨,分享前沿技术动态和产业实践经验。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承办单位: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支持单位:浙江大学
【大会组委】
大会主席
陈志奎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物联网,智能系统
程序委员会主席
陈艳姣 教授,浙江大学,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安全、智能语音安全、物联网安全
Sam Goundar 副教授,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
出版主席
Hamed Taherdoost 副教授,加拿大加西大学,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接受理论、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区块链技术
Mohammad Kamrul Hasan 副教授,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研究方向:前沿信息中心网络、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与安全、移动网络与隐私保护、网络物理系统、工业物联网等
![]() |
陈志奎 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大连市高端人才。研究方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计算的知识发现与应用。曾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学院、法国自动化研究所做博士后,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从事网络与数据计算方面多年的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检索期刊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5项,已经授权2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专著2部,教材4部。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地理信息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奖1项,中国测绘协会二等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承担或技术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区域/面上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担任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主席、程序主席和大会报告人,多本国际期刊编委。 |
![]() |
陈艳姣 教授,浙江大学
陈艳姣,浙江大学百 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曾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武汉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智能物联网安全研究,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担任ACM CCS、USENIX Security、NDSS、IEEE INFOCOM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担任IEEE TIFS等国际期刊编委。 |
工业物联网架构与平台: | 传感器网络与数据采集: | 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分析: |
- 工业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与验证 - 云边协同架构 - 统一设备管理与接入平台 - 微服务架构在工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 自组织网络构建与管理 - 虚拟化与网络切片技术 |
- 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 - 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设计 - 传感网络自适应拓扑优化 - 时序数据同步与校准 - 传感器节点故障诊断与容错机制 |
- 分布式工业数据存储与处理 - 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 - 图神经网络在设备关系建模中的应用 - 实时流数据处理与分析 - 多源数据融合与语义建模 - 预测性维护策略优化 |
工业无线通信技术: |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 |
- 低时延高可靠无线通信协议 - 多频谱共享技术 - 工业场景下的MIMO技术应用 - URLLC技术与实现 - 工业毫米波通信系统设计 - 动态频谱管理与干扰协调 |
- 工业物联网入侵检测系统(IDS)设计 - 轻量级密码算法与安全协议 - 区块链技术保障工业数据安全 - 可信计算在工业节点上的应用 - 安全事件响应与恢复机制 - 工业数据匿名化技术 |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流程设计 - 智能生产线调度优化 - 工业机器人视觉导航 - 自动化质量检测系统 - 工业柔性制造单元 - 生产过程的智能反馈控制 |
边缘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 模型仿真与数字孪生: |
- 边缘计算节点资源调度 - 边缘AI推理加速 - 分布式实时监控系统 - 工业数据本地预处理方案 - 边缘与云协同的数据一致性管理 - 容错与负载均衡算法 |
-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工业控制 - 图像识别技术在设备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 自然语言处理在工业设备维护中的应用 - 工业过程优化的智能算法 - 联邦学习在工业数据隐私保护的应用 - 迁移学习与模型自适应 |
- 多机器人任务分配与调度 - 联合路径规划与避障 - 机器人间通信协议与中继技术 - 协作机器人(Cobot)安全交互 - 机器人感知与环境建模 - 自主系统容错设计 |
本会议所有的全文投稿都必须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递交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社,由出版社安排发表,发表后提交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作者可通过iThenticate(限时优惠)或其他查询体统自费查重,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搞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涉嫌抄袭的论文将不被出版,且公布在会议主页。
◆文章需原创且未曾发表过。
◆会议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翻译服务,请点击【艾思编译】
【参会方式】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主讲嘉宾:申请主题演讲,由组委会审核;
3、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4、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
5、听众参会:不投稿仅参会,也可申请演讲及展示。
论文辅导一对一:导师团队均来自国内外名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后/博士,多为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或客编。项目根据学生研究领域匹配专属导师,制定个性化专属课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学员顺利完成论文及成功发表,助力国内外名校申请/硕博毕业/职位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