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17届计算机建模和仿真国际会议 (ICCMS 2025)◆
会议地点:中国珠海
会议时间:2025年6月13-15日
联合主办:中国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委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联合承办: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香港理工大学
第十七届计算机建模与仿真国际会议(ICCMS 2025)将于2025年6月13-15日在中国珠海召开。本次会议由 中国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委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和香港理工联合承办。
ICCMS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先后在意大利、中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多个国家与地区成功举办十六届,已累计全球各地近两千名专家学者参会,开设近两百余场学术分会场。会议关注计算机建模与仿真领域的新理论及其应用,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学术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欢迎相关研究领域各校师生、科研院所和企业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投稿 !
会议委员会
Conference Chairs
张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gostino G. Bruzzone, 意大利热那亚大学
屈挺,暨南大学
Conference Co-chairs
Ghassan Beydoun,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黄国全,香港理工大学
屈洪春,重庆邮电大学
Program Chairs
刘晓翔,暨南大学
郑湃,香港理工大学
Wei Quan, 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
宋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朱援,内蒙古大学
Zaharuddin Mohamed,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主旨报告嘉宾
Weisi Lin(林维斯)教授(IEEE Fellow, IET Fellow)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Prof. Makoto Iwasaki (IEEE Fellow, IEE Japan Fellow)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
特邀报告嘉宾
Asst. Prof. Jingjie Yeo
美国康奈尔大学
Assoc. Prof. Keiichi Takahashi
日本近畿大学
出版
投稿文章将经过严格的审稿过程,最终录用并完成注册和报告的文章将由ACM出版到ICCMS 2025会议论文集,收录在ACM数据库中,并被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ICCMS 2017-2024会议论文集均由ACM出版,被EI 核心和Scopus成功检索。
征稿主题(限于但不仅限于以下主题)
-Agent Based Simulation
-Analytical and Stochastic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Biomedical Visu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Bond Graph Modeling
-Chaos Modeling, Control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inite and Boundary Element Techniques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 Simulation
-Information and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Interaction Paradigms and Human Factors
-Internet, Web and Security Visualization
-Prototyping and Simulation
-Real-tim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in Molecular Biology
-Simulation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Computational and Systems Biology
-Computation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ret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Discrete Even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Production,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Perceptual Issues in Visualization and Modeling
-Process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Production,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会议地点: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路206号
网站:https://zh.jnu.edu.cn/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
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方便港澳学子求学,暨南大学于1998年在珠海成立珠海学院,并于1998年8月28日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协议》,开创了珠海经济特区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珠海校区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包括12个研究中心(所)和9个综合实验室(内含33个分实验室),其中,获评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及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8个。
Copyright(C) 2025年第17届计算机建模和仿真国际会议 (ICCM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