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组织
1、大会联合单位:
2、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
Keynote Speaker
程浩忠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CES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上海市电气工程学科召集人,曙光学者,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精英。任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能源互联网装备专委会编委、《电网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及数个学术组织委员。
张沛教授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英才教授, IEEE Fellow, 曾任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国际学院副院长,埃森哲资源事业部智能电网总监,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部门主任。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规划、电力市场和电力信息化。IEEE高级会员,著书四部、发表论文300多篇。
General Chair
肖扬教授 阿拉巴马大学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终身正教授,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 发表SCI期刊论文30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电网、网络物理系统、物联网、安全、无线网络等。
General Co-Chair
艾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毕业。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巴斯大学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
海涛教授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双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海涛教授著有著作1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专利70项,主持并参与纵横项目40余项。
Invited Speaker(学者论坛)
周克亮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人才计划专家、自动化学院院长。曾先后在东南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任教。主要从事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的研究。IEEE高级会员,入选爱思唯尔2021、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电气工程)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张安安教授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IEEE Senior Member,IEEE PES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
朱玉玉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低碳智慧电力能源系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氢能源与多能互补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电力电子应用与电磁兼容、先进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承锡教授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特聘青年专家,电力系统所副所长,湖北省交直流智能配电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暨IEEE PES武汉分会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协会高级会员、IET会员、国际大电网协会cigre会员,并担任国际大电网协会工作组C2.18中国区代表,暨C6区委员会委员。
Technical Chair
Prof. Pei Zhang,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Prof. Tao Y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Wenxuan Yao, Hun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Heng L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ina
Publication Chair
Prof. Mohan Lal Kolhe, University of Agde, Norway
Prof. Tongdan Jin, Ingram School of Engineering, Texas State University, USA
Prof. Fujun Ma, Hun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Anan Zha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ina
Program Chair
Prof. Haoming Liu, Hohai University, China
Prof. Zifa Liu,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Tao Wang, Xihua University, China
Organization Chair
Prof. Tao Jia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China
Prof. Yuyu Zhu,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Scholars Forum Chair
Prof. Chengxi Liu, Wuhan University, China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Prof. Abraham Lomi,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donesia
Prof. Zhonghua Gou, Wuhan University, China
Prof. Hua L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Hao Lu, Xinjia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Dazhi Y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na
Prof. Quanrui Hao,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Yang H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Prof. Dayi Li,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Prof. Chenyang Xia,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Prof. Ping Ya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Prof. Ahmad Fakharian, Qazvin Islamic Azad University, Iran
Assoc. Prof. Siyang Liao, Wuha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Haoran Ji,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Jingsong Li,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Assoc. Prof. Salah Kamel, Aswan University, Egypt
Assoc. Prof. Xueqian Fu,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Assoc.Prof. Xiaoshun Zhang, Foshan Graduate School of Innov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Xialin Li,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Assoc. Prof. Xiaoqiang L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hina
Assoc. Prof. Puyu W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 China
Assoc. Prof. Jianquan Zh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Dr. Quek Yang Thee, Republic Polytechnic, Singapore
Dr. Hen Friman, H.I.T - Hol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olon, Israel
Dr. Praveen Verma,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USA
Dr. Muhammad Arshad Shehzad Hassan, The University of Faisalabad, Pakistan
Workshop Chair
分论坛1
主题:Autonomous Machine Intelligence for Complex Systems: Virtual Simul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ADN Managemen—复杂系统的自主机器智能:ADN管理中的虚拟仿真和机器学习
Chair 1:贺兴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 2:高扬 上海交通大学
分论坛2
主题:Novel Detection and Intelligent Diagnostic Technologies for Power Equipment—新型电力设备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
Chair 1:韩旭涛 西安交通大学
Chair 2:李晓龙 沈阳工业大学
Chair 3:何维晟 重庆邮电大学
Chair 4:乔新涵 中国矿业大学
分论坛3
主题: Optimal Operation and Schedule Methods for New Type Power Systems—新型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与调度方法
Chair 1:朱建全 华南理工大学
Chair 2:陈佳俊 华南理工大学
Chair 3:梁颖琪 新加坡国立大学
分论坛4
主题: Interaction Optimization Betwee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and Power Systems with Meteorological effects—综合能源系统与具有气象效应的电力系统之间的互动优化
Chair 1:阮贺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hair 2:贺帅佳 四川大学
分论坛5
主题: Empowering Future Generations: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Chair :Dr. Hen Friman, HIT - Hol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rael
分论坛6
主题: Enhancing Urban Resilience through Smart Grids and Renewable Power Integration
Chair :Dr. Muhammad Usman Jamil, Chuzhou University, China
分论坛7
主题: Advancing Flexibility and Optimization in New Power System: Innovations in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Electrification, and Energy Management—推进新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优化:可再生能源集成、电气化和能源管理的创新
Chair 1:杨志豪 扬州大学
Chair 2:殷文倩 南京工业大学
Chair 3:普月 河海大学
分论坛8
主题: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配电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行
Chair 1:冀浩然 天津大学
Chair 2:王蕴琦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Chair 3:简洁 天津大学
分论坛9
主题: Stable Operation Control of Micro-grid and Flexib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for Multiple Micro-grid—微电网稳定运行控制及多微网柔性互联技术
Chair 1:曾进辉 湖南工业大学
Chair 2:兰征 湖南工业大学
分论坛10
主题: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and Power System-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
Chair:韩佶 哈尔滨工业大学
分论坛11
主题: Advanced Online Monitoring and Fault Diagnosis of Power Equipment—电力设备的先进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Chair 1:王义凯 华北电力大学
Chair 2:吕哲 华北电力大学
Chair 3:杨亚宇 美国田纳西大学
分论坛12
主题: Modelling, 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for the High Penetration Renewable Energy Power Systems—高渗透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和控制
Chair 1:黄孙华 香港理工大学
Chair 2:周洋 长沙理工大学
Chair 3:李佳朋 西安交通大学
分论坛13
主题: AI-Enabled Energy Systems—人工智能能源系统
Chair 1:李恒 中南大学
Chair 2:王涛 南华大学
Chair 3:刘博 天津大学
分论坛14
主题:Security Constrained or Stability Constrained (SC?) Optimal Operation for Power Systems with High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可再生能源高度集成电力系统的安全约束或稳定性约束(SC?)优化运行
Chair 1:王旭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2:龚开 浙江大学
分论坛15
主题:Coordinated Operation between The Power System and Green Hydrogen Chain-电力系统与绿色氢链的协调运行
Chair:随权 郑州大学
分论坛16
主题: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in New Power Systems-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Chair 1:梁佳琦 宁夏大学
Chair 2:董政呈 武汉理工大学
Chair 3:田猛 武汉理工大学
分论坛17
主题:Intelligent Diagnosis and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配电网和集成能源系统的智能诊断和可靠性改进
Chair 1:谢李为 长沙理工大学
Chair 2:龙卓 长沙理工大学
Chair 3:钟俊杰 长沙理工大学
分论坛18
主题:Planning and Operation Technologies for New-Type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Large-Scale Distributed Resources-结合大规模分布式资源的新型配电系统规划与运行技术
Chair 1:杨贺钧 合肥工业大学
Chair 2:程杉 三峡大学
Chair 3:孙健 西南大学
Chair 4:董吉哲 长春工业大学
分论坛19
主题:Improving Power Grid Resilience with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利用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提高电网弹性
Chair 1:肖晃庆 华南理工大学
Chair 2:孙凯祺 山东大学
Chair 3:邱伟 湖南大学
分论坛20
主题:New Power System Load Control and Demand Response-新电力系统负荷控制和需求响应
Chair 1:廖思阳 武汉大学
Chair 2:赵博超 天津大学
分论坛21
主题: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Grid-Forming Converters in New Power Systems-新型电力系统中构网型变流器的稳定与控制
Chair 1:黄云辉 武汉理工大学
Chair 2:王栋 武汉理工大学
Chair 3:郑皖宁 武汉科技大学
Chair 4:陈天宇 武汉科技大学
分论坛22
主题:Planning and Operation of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和运行
Chair 1:杨威 西南石油大学
Chair 2:张亮 西南石油大学
分论坛23
主题:Advanced Power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 High Renewable Energy Penetration-高可再生能源渗透率配电网的先进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Chair 1:李达义 华中科技大学
Chair 2:刘毅 华中科技大学
Chair 3:阎发友 西南科技大学
分论坛24
主题:Revolutionizing Modern Power Systems: Strategic Energy Storage Optimization and Market Value Quantification-现代电力系统的变革:战略性储能优化与市场价值量化
Chair 1:黄淳驿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 2:Miadreza Shafie-Khah, University of Vaasa Executive Education, Finland
Chair 3:耿学文 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
分论坛25
主题:Research on Cooperative Scheduling Technology for Large-scale Electric Vehicle Participation in Grid Interaction-大规模电动汽车参与电网交互的协同调度技术研究
Chair:黄亮 武汉理工大学
分论坛26
主题:Advanced Management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Renewable Energy Integ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可再生能源集成与交通电气化用储能系统高级管理
Chair 1:文书礼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 2:朱建功 同济大学
Chair 3:韩伟吉 上海交通大学
分论坛27
主题:Topology and Control of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in Modern Power System-代电力系统中的功率电子转换器拓扑与控制
Chair 1:王要强 郑州大学
Chair 2:刘文君 郑州大学
分论坛28
主题: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of Emerging Energy Storage Under the Electricity Spot Market Environment -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新型储能配置与运行方法
Chair 1:贾乾罡 郑州大学
Chair 2:李嘉媚 上海交通大学
Chair 3:鲁卓欣 上海理工大学
To be updated
二、会议信息
会议全称: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Grids and Power Systems
第二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 2025)
主办单位:爱迩思出版社
协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ESBK 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时间:2025年1月17-20日
会议地点:中国武汉-武汉丽顿酒店(四星级)
研究领域: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能源科学
检索信息:IOP、EI、Scopus
三、往届会议现场及检索信息
四、会议征稿
1、Smart Grids智能电网
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通信的控制和保护、能量传递与互动技术、分布式资源整合、大型电网安全控制 、大规模储能、国家/全球能源互联、智能电网架构和模型、智能电网的实施和现场试验、智能电网负荷和能源管理、智能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智能电网测试和评估技术
2、Power Systems电力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电力和能源电路与系统、电力灾害与保护、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物联网、电力市场、电能质量、保护和电磁兼容性、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恢复能力、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技术、智能能源网、智能电网技术和公用事业应用、电网转型、电动交通、电力系统与能源科学
五、重要日期
注册截止时间:2025年1月10日
会议日期:2025年1月17-20日
六、参与形式
1、Committee
作为会议组委会成员或技术委员会参与支持,在会议组织、技术层面上指导把关,负责一部分同行评审环节,组委会将颁发荣誉证书。Committee申请需提供个人简历。
2、Presenter
口头报告:在大会上就报告人目前的研究等进行口头英文学术报告,时长约10-15分钟。
论文报告:在大会征稿主题范围内提交相关领域英文科技论文,评审通过后提交注册并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研讨会:针对会议主题组建Workshop,并邀请相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以分论坛形式展开研讨。Workshop Chair申请需要提供个人简历。注:研讨会形式需要同时进行论文及口头报告,时长和具体流程可酌情而定。
海报展示:在大会现场,就目前在研项目和技术进行海报形式的成果展示。
3、Peer-Reviewer
作为会议的审稿专家参与支持,负责在专业领域内对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组委会将颁发审稿专家证书。Peer-Reviewer申请需要提供个人简历。
七、会议注册
1.投稿作者注册
注册费:3600元/篇(普通作者);3400元/篇(学生作者);IOP单栏排版超过8页,从第9页开始算超页,超页费300元/页。注册费包含论文版面费,附赠1名线下参会名额(不线下参会视为放弃附赠名额,无退费)。收到录用通知后请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提交论文终稿及其他注册资料,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注册,请及时告知组委会。
2.口头报告注册
注册费:1500元/人(含会议资料费、场地费、会议当天餐费,交通住宿自理),请于2025年1月10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并于2024年12月31日前将报告摘要及 PPT 发送至组委会官方邮箱进行审核。
3.听众参会注册
注册费:1500元/人(含资料费、场地费、餐费,交通住宿自理),请于2025年1月5日前完成注册及缴费。
八、投稿须知
1、请至会议官网:http://www.icsgps.org/下载论文模板。
2、请根据以下几点准备您的论文:
论文必须是全英文原创稿件,非纯综述类,整体需符合科技论文要求,摘要、关键词和结论部分需体现会议主题,应具有学术或实用推广价值,并且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
请您根据模板编辑您的论文,并将全文(Word文档以及PDF文档)提交至投稿系统:
https://www.morressier.com/call-for-papers/66d1dbf2170815567297ebd7
文章排版为IOP单栏排版,内容正文需要满4页,含文献在5页起,5-8页为宜,文章内容需要含方法、公式、图表、图片、实验数据、结论等,超过8页需缴纳超页费;
作者可通过CrossRef或其他国际英文数据库查询系统自费核重,终稿重复率不得超过25%(含文献),单项重复率不得超过3%,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3、审稿周期:所有文章将经过大会委员会审稿,分为3轮评议审稿,您将在5-15个工作日内收到审稿意见;
4、文章录用:若您的文章被录用,我们将以邮件形式通知您,您将收到以下文件:论文模板、录用通知、审稿意见、注册表、注册须知。
5、注册须知:请在收到录用通知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并将以下注册文件发回:论文终稿、注册表、汇款凭证、学生证明(学生投稿)、查重报告。
九、支持政策
1、优秀论文:大会将评选Best Paper。
2、******组织奖:大会将评选******Workshop组织奖。
3、发表机会:针对Workshop中脱颖而出的优质论文,组委会将推荐至会议合作的EI、SCI期刊发表,名额有限,择优选推。
4、学术支持:参与本届大会的Workshop Chair将享有被优先推举作为下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主席等的权利,名额有限。
Copyright(C) 第二届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国际会议(ICSGPS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