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0
![]() |
图 中国近海主要变化趋势:增暖、氮磷比升高、缺氧酸化、生物小型化、暖水物种入侵、甲藻增多、多毛纲增多、鱼类丰度下降和珊瑚白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90040)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员在中国近海演变规律的整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以“气候变暖下的中国近海(The seas around China in a warming climate)”为题,于2023年7月18日在《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在线发表综述性文章,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7-023-00453-6。
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海正在发生着多方面变化。该综述文章首次在国际上从跨学科角度整合了近年来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领域取得的最新科学认识,集成了最新的长期观测数据,系统阐述了中国近海过去几十年的演变规律,剖析了海温升高、海洋热浪、环流变异、富营养化、缺氧酸化、初级生产力变化、物种更迭和群落结构改变等现象(图)的时空特征,揭示了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在中国近海长期演变中的协同作用。
文章指出1950年以来中国近海表面温度平均每十年上升0.10–0.14摄氏度,至80年代起明显加速。其中,东海增暖最快,冬季升温显著快于夏季。增暖趋势还引发了日益频发的极端高温事件,中国近海“海洋热浪”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平均强度均在显著增加,造成了珊瑚白化和渔业、养殖业的重大损失。随着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增加,中国近海总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增暖和富营养化共同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缺氧和酸化趋势,威胁着海洋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伴随着物理和化学背景的改变,中国近海的浮游、底栖、鱼类生物群落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呈现出“小型化”和暖水物种入侵两个鲜明特征。
文章通过气候模式预估,未来上述变化趋势将可能进一步加剧。为了准确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的演变趋势,更好地发挥中国近海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文章指出应进一步加强中国近海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关注近岸和次表层增暖、陆架环流和海气通量变化、多因子联合作用机制、生物多样性预测等研究热点,并倡导在未来的近海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手段。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西安新韵排练厅 23114
-
IAASE 8034
-
香港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23024
-
2017第二届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 2406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450
-
HKSME 23928
-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4125
-
西北工业大学 2140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3016
-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 23038
-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 23344
-
中国系统仿真协会 23256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7998
-
博展教育 24008
-
唐山风火会务服务有限公司(www 23940
-
ICRESG 20963
-
鼎业有限公司 21022
-
华中科技大学 18221
-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8054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 2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