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环学院朴世龙院士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撰文揭示未来升温对北半球陆地植被生产力作用的变化规律
2024/04/23
全球变暖如何影响植被生长是全球变化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聚焦该问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院士团队以“检测变化—探索机制—预估未来”为研究主线,历经十余载,系统揭示了1980年代以来全球植被生长整体趋好的观测事实,深入探索了该现象背后的机制,并研编了首幅全球植被光合作用最适温的空间分布图,代表性成果发表于PNAS(2011,108: 1240-1245)、Nature(2013, 501:88-92)、Nature Communications(2014, doi:10.1038/ncomms6018; 2021,doi:10.1038/s41467-021-21223-2)、Nature Climate Change(2016,6:791-795)、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2017, 1:1649-1654;2019,3:772-779)、Nature Review Earth & Environment(2020, 1:14-27)等。
在此基础上,朴世龙继续领衔揭示了未来北半球陆地植被生长盛期(夏季)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 GPP)对升温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21世纪中高排放情景下(SSP2-4.5和SSP5-8.5),升温对植被GPP的促进作用均持续变弱。在北半球温带大部分地区,最迟至2070年,升温对植被GPP的作用由正转负,且拐点温度高于本世纪初植被光合最适宜温度。这表明,这些地区植被生长对未来升温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适应速度慢于升温,不足以扭转升温终将抑制植被GPP的长期趋势。值得指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和泛北极地区,升温将持续促进植被GPP,本世纪末之前未现拐点。这项成果为更准确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日,该成果以“Future reversal of warming-enhanced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为题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在同期《新闻与评论》("News & Views")专栏中对该研究成果发表评述报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一年级硕士生张亦晨为第一作者,朴世龙为通讯作者。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青岛皇冠商务会展有限公司 22955
-
合肥工业大学 24270
-
上海卡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4070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3115
-
HKSME 22890
-
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3234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18071
-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 18063
-
辽宁工业大学 17985
-
社会科学与高等教育国际会议 2352
-
中汇(广州)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854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239
-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3115
-
武汉csse主办方 1985
-
IETP 2355
-
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 18089
-
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17889
-
卓信智杰 18168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060
-
河南纳智博研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