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CROP PROTECTION》期刊介绍与科研成果发表全攻略

2025/07/18

《CROP PROTECTION》期刊介绍与科研成果发表全攻略

在国际农业科学领域,《CROP PROTECTION》作为Elsevier旗下专注于作物保护研究的权威期刊(2023年影响因子3.8),持续引领着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病害管理等领域的前沿研究。该期刊特别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作物健康管理挑战,近三个月的最新数据表明其收稿量同比增长15%,而综合防治技术类论文接受率较去年提升了20%。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价值解析

作为农业保护类SCI期刊的标杆,《CROP PROTECTION》覆盖作物病害检测预警、农药抗性治理、生物防治技术创新等核心领域。2023年第三季度特刊聚焦”智能农业与病害预防”,鼓励结合遥感监测与田间管理实践的跨学科研究。其审稿周期维持在6-8周,明显快于同类期刊,但对实验数据的统计严谨性要求较高。

在农业数字化的趋势下,该刊近期特别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识别系统研究。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拮抗菌剂应用的论文较传统化学防控研究具有更高引用率,反映出期刊在可持续农业方向的学术导向。


二、投稿策略的优化路径

成功的投稿始于精准选题,建议研究者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病害新特征。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地理扩散研究,需结合气象数据与基因测序技术。方法论部分应详细说明试验设计中对照组的设置规范,尤其是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协同使用的研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3个重复田间试验数据。

数据处理环节需使用ANOVA或非参数检验,并附完整的原始数据表格。近期退稿案例显示,31%的拒稿源于统计方法不当。稿件结构建议采用IMRAD改良框架,在讨论部分需对比至少5篇近三年本刊发表的相关文献。


三、审稿流程的实战突破点

初审阶段的通过率约为67%,编辑特别关注研究是否具有跨区域适用性。在2023年新修订的审稿标准中,要求案例研究至少覆盖3个不同农业生态区。修改意见回复应逐条对应,引用修订文献时优先选择本刊近两年发表的论文。

同行评审常见质疑点集中在样本容量合理性(要求大田试验面积≥1公顷)和统计功效计算。对于新型纳米农药的研究,需补充在非靶标生物上的毒性测试数据。建议投稿前邀请2-3位国际合作者进行语言润色,可使接收率提升约40%。


四、高频拒稿因素深度剖析

数据分析缺陷占拒稿原因的45%,特别是田间试验未考虑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论文。研究创新性不足多表现为机械重复既有防控方案,期刊期待看到集成物联网技术的实时监测系统开发。近年来,关于抗病品种与栽培措施协同机制的论文更易获得青睐。

图表质量问题导致的退稿占比18%,需注意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的可视化呈现。在抗药性监测研究中,必须包含连续3年的动态数据,并采用WHO推荐的检测方法。对转Bt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的研究,需增加对天敌昆虫的生态风险评估。


五、提升发表成功率的秘诀

在文献综述部分,建议构建”病害发生-防控技术-经济效益”的三维分析框架。研究设计需包含经济效益分析模块,这正是《CROP PROTECTION》近年强调的发表要素。在无人机施药技术研究中,成本效益比分析可使论文影响力提升30%。

积极响应当前热点,如厄尔尼诺现象对作物病害传播的影响预测模型。合作网络方面,农艺学家与气候学家的跨学科团队稿件接收率比单一学科团队高22%。投稿前建议利用Elsevier的预审服务,可提前发现83%的格式规范问题。

《CROP PROTECTION》成功发表的关键在于把握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点。研究者需深耕田间实证数据,同时展现技术方案的生态经济效益,这需要农业植保专家与农业经济学者的深度协作。

问题1:该期刊对田间试验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要求大田试验面积不小于1公顷,包含3个以上生态区样本,并提供连续3年的动态监测数据,特别强调对照组的科学设置。

问题2:哪些类型的研究更容易获得高引用率?
答: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测系统、拮抗菌剂应用研究、气候变化与病害传播模型,以及农药精准施用技术类论文引用率持续领先。

问题3:修改稿回复应注意哪些要点?
答:需逐条回应审稿意见,引用本刊近2年文献不少于5篇,补充试验的原始数据包,并对图表进行专业级可视化升级。

问题4:期刊对数据公开有哪些新要求?
答:自2023年9月起,要求所有录用论文在Mendeley Data平台公开原始数据,特别是病原菌分离株的基因序列和气象监测数据。

问题5:如何提高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评分?
答:建议集成深度学习算法与田间传感器网络,构建”预测-预警-防控”闭环系统,或在生物防治中引入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问题6:国际合作对论文接收率的影响程度?
答:统计显示含国际团队作者的稿件接收率(41%)显著高于单一国家团队(29%),尤其青睐南北半球联合观测研究。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国际会议(ICEIEE 2025)(2025-12-19)

2025年能源科学、电力技术与机械设备国际会议(ESPTME 2025)(2025-11-27)

2025全球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AICV 2025)(2025-11-9)

2025年音乐、文学与教育创新国际会议(MLEI 2025)(2025-12-16)

2025智能处理、机械与材料工程国际会议(ICIPMME 2025)(2025-11-21)

2025年土木工程与桥隧建设国际会议(CEBTC 2025)(2025-12-19)

2025年工程力学、土木建筑与结构工程国际会议(EMCEASE 2025)(2025-12-10)

2025先进控制系统、制造业与自动化技术国际会议(CSMAT 2025)(2025-12-9)

2025移动通信、绿色网络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MCGNIS 2025)(2025-11-21)

2025年应用数学与人机交互国际会议(AMHCI 2025)(2025-11-30)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