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应实教授团队在磁共振成像检出直肠癌淋巴结被膜外侵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5/08
![]() |
图 基于磁共振成像检出直肠癌淋巴结被膜外侵犯的诊断研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71955、82071881、81971584)等资助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应实教授团队在治疗前磁共振成像检出直肠癌淋巴结被膜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 ENE)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磁共振中的被膜外侵犯及其预后价值(Extranodal Extension at Pretreatment MRI and the Prognostic Value for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为题,于2024年3月26日在《放射学》(Radiology)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pubs.rsna.org/doi/10.1148/radiol.232605。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全国癌症第二和第四位,其中直肠癌约占一半。淋巴结的被膜外侵犯是直肠癌患者疾病进展以及预后差的重要指标。而临床上依据手术病理进行评估的方法存在滞后性。因此,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磁共振成像准确识别出ENE,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团队开展了直肠癌患者淋巴结磁共振影像和病理逐一对应的前瞻性研究,通过比较分析67个经病理证实存在ENE和605个不存在ENE的淋巴结的磁共振影像差异,建立了一套简便实用的ENE识别流程。在治疗前磁共振成像识别ENE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高达88%、94%和93%。此外,在回顾性验证队列中,对于治疗前磁共振影像中存在ENE的患者,即使接受了标准的新辅助治疗及根治性手术,相较于不存在ENE的患者预后更差,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针对目前淋巴结状态术前评价准确性不足的现状,应用治疗前磁共振成像检出直肠癌淋巴结被膜外侵犯,并构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识别流程,为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新的依据。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师范大学 21089
-
APISE 22930
-
广东深圳喜图印刷 21169
-
上海传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09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21103
-
中国化工学会 21133
-
中国互联网经济学术峰会(2014 24092
-
VFRWGRE 23880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21021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 20892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4037
-
北京百会纵横科技有限公司 23971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3021
-
苏州市中医医院 21124
-
青海电力科学研究院 17953
-
WILL 24048
-
IRnet 学术中心 8184
-
北京华医百草医学研究院 23929
-
昆明中国国旅 22994
-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2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