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CIRCULATION JOURNAL》深度解析:心血管领域投稿人的实战指南

2025/08/02

《CIRCULATION JOURNAL》深度解析:心血管领域投稿人的实战指南

作为亚洲心血管研究领域的旗舰期刊,《CIRCULATION JOURNAL》近年持续保持6.0+的影响因子,2023年最新JCR分区位列心脏与心血管系统Q1区。该期刊由日本循环器学会主办,每月出版12期,特别关注心肌代谢、动脉硬化、临床流行病学等方向。对于中国学者而言,这本混合开放获取期刊不仅是展示研究成果的优质平台,更是连接东西方心血管学术交流的重要枢纽。


一、期刊定位与学术影响力解析

创刊于1937年的《CIRCULATION JOURNAL》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2023年引文半衰期达7.3年,显示出其在心血管基础研究的长期影响力。编委会构成中,日籍学者占62%,国际编委来自美、德、中三国顶尖机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刊2022年接收论文中,临床研究占54%,基础研究占38%,符合其”转化医学桥梁”的办刊宗旨。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期刊对前瞻性队列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具有明显偏好。2023年前三季度接收的meta分析类文章同比下降15%,反映出编委会更倾向原创性实证研究。投稿人需特别注意研究设计的创新性和统计学方法的严谨性,这对提升录用概率至关重要。


二、投稿策略中的”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把握研究方向的契合度。2023年该刊特别开辟”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专栏,对相关论文给予快速审稿通道。”心肌再生治疗的临床转化”方向论文接收率较去年同期提升9%。

要注重英文写作的地道性。根据匿名审稿人反馈,32%的拒稿决定源于语言表达缺陷。建议中国作者优先选择Elsevier或Springer的专业润色服务。不要忽视伦理审查文件,2023年因伦理证明不全导致的退稿同比增加22%。


三、同行评审的特殊机制揭秘

该刊实行双盲审稿制度,平均审稿周期为5.3周。值得注意的是,投稿系统中设有”争议解决通道”,当两位审稿人意见分歧时,作者可申请第三位仲裁专家评审。2023年启用AI预审系统后,格式不规范稿件的处理速度提升40%。

统计学审查尤为严格,要求必须提供原始数据管理方案。最近有个典型案例:某多中心研究因未说明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在终审阶段被要求补充分析。建议投稿时提前准备SAP(统计分析计划)附录。


四、开放获取趋势下的发表策略

自2021年转为混合出版模式以来,该刊OA论文占比稳定在38%。APC费用为3500美元,但日本循环器学会会员可享受25%折扣。对于预算有限的研究者,可选择传统订阅模式,但需注意此类文章的传播效果差异。

2023年新推行的”数据共享激励计划”值得关注:提前在指定平台共享研究数据集的作者,可优先获得快速发表资格。这种政策导向提示研究者需要加强数据管理意识,建立规范的数据存档机制。


五、中国学者的成功经验

2022-2023年度数据显示,中国投稿人的接收率为21.7%,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出”三阶段写作法”:初稿重点呈现方法学创新,修改阶段强化临床意义阐述,终稿完善国际视野讨论。

东南大学某研究组通过预印本平台(Preprints.org)先行发布研究梗概,收集国际同行反馈后再投稿的策略,使其论文接收周期缩短至89天。这种主动式学术传播策略正在成为提升命中率的新趋势。

学术传播的核心价值

在心血管研究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CIRCULATION JOURNAL》为中国学者提供了独特的价值维度——既保持亚洲地区疾病谱系的研究特色,又具备国际认可的学术标准。投稿人应当深挖研究数据的临床转化价值,重视科研伦理规范,善用期刊的特色通道,方能在学术传播的竞技场上把握先机。

问题1:非日本学者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答:需注意文献综述要包含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临床数据需说明人种差异影响,方法学部分要详细解释具有亚洲特色的诊疗方案。

问题2:期刊对病例报告类论文的接收标准是什么?
答:要求满足以下任一项:提出新致病机制、突破现有治疗范式、具有超过5年随访数据。字数限制在2500字以内,需附3份权威专家推荐信。

问题3:论文被要求修改时应如何把握回应尺度?
答:逐条回应需标注修订稿页码,实验数据补充要控制在新结果30%以内,理论争议点应提供不少于3篇支持性参考文献。

问题4:图表制作有哪些隐形规范?
答:心电图需采用II导联标准制式,血管造影图像必须包含标尺,统计图表颜色要符合ADA色盲友好标准,模式图需提交矢量图源文件。

问题5:如何利用该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
答:建议注册ORCID并关联机构邮箱,积极参与期刊举办的网络研讨会,在ResearchGate等平台分享已发表论文的原始数据包。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别系统国际学术会议(MVIIPR 2025)(2025-12-05)

第六届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国际学术会议(ICAMIM 2025)(2025-11-14)

2025年测量工程,仪器仪表与信息学国际会议(ICMEII 2025)(2025-12-13)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11-24)

2025年航空航天、控制工程与机电一体化国际会议(ACEM 2025)(2025-11-19)

2025年媒体技术、社会科学与数字化技术国际学术会议(MTSSDT 2025)(2025-11-9)

2025年虚拟现实与多媒体应用国际会议(ICVRMA 2025)(2025-12-22)

2025年数字化社会与金融科学国际会议(ICDSFS 2025)(2025-11-18)

2025年机电系统、交通运输与海洋工程国际会议(MESTOE 2025)(2025-12-30)

2025年基础模型与嵌入式系统国际学术会议(BMES 2025)(2025-11-30)

2025年建模、先进算法与仿真国际会议(ICMAAS 2025)(2025-11-5)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