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职称论文发表的条件和要求有哪些?
2024/04/13
1. 学历。
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研究生毕业或获第二学士学位后,受聘担任助教工作满3年;
(二)取得学士学位后,取得具有同等学历的硕士学位高级培训班省部级结业证书,受聘担任助教满4年。
2. 教育教学工作符合以下要求。
(一)掌握高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有1篇以上有独立见解的教学总结。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其中,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在一个独立的体系中教授过一门以上的课程。专业课教师担任过一门以上专业理论课或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工作。
(3) 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好,任现职以来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评估均在及格以上。
(四)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实习管理、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1年以上。
3. 专业实践要求。
专业课教师自担任现职以来,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习6个月以上,系统掌握了本专业的工作流程或业务技术流程。专业教师取得国家开设的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公共课教师指导社团活动1年以上。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个学期以上。
4. 工作业绩。
对于工作绩效,主要是有以下第1项和第2—9项之一。
(一)在4种或4种以上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教学或科研论文。
(二)编写出版符合高职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2万字以上。
(三)参与五类以上科研项目一项以上,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获得一项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
(五)通过处理和解决技术难题,撰写有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份以上;
(六)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承担行业企业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一项以上成果转化、技术改进和推广服务项目。或为企事业单位完成一次以上的专业调查,并形成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七)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1项以上。
(八)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指导的学生或团队在校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
(九)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在相关专业竞赛和工作评比中获得市级二等奖以上。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6年第十一届复合材料与材料工程 09-25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715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773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91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2154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466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2246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与工程应 11-04
-
2025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11-04
-
2025年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国际学 11-04
-
2025年智慧能源与绿色建筑国际会议 11-04
-
2025年增材制造与生物材料国际学术 11-04
-
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 11-04
-
2025年高分子材料、催化与环境化学 11-04
-
2025年海洋探测、声学与通信网络国 11-04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492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5553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40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2293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10820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782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3241
-
如何轻松拆解“长难句”?这些技巧11-03
-
“脚注”和“尾注”究竟该怎么用?11-03
-
“致谢”部分的写作分寸:如何表达11-03
-
“附录”材料究竟该怎么放?这份放11-03
-
“作者贡献声明”(CRediT)11-03
-
“学术缩写”的使用规范:何时该用11-03
-
“利益冲突声明” 的撰写场景与标11-03
-
“数据可获得性声明” 的写作模板11-0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241

-
GREAR 2048

-
科学研究中心 21022

-
中华人物组委会 17984

-
翰森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 18096

-
鸿坤国际酒店 23080

-
上海麦峰医学 24229

-
天津商业大学 23129

-
WILL 24017

-
贵州胜地会议会展公司 21007

-
北京麦迪卫康广告有限公司 21142

-
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2041

-
上海亚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8035

-
哈尔滨医科大学 2430

-
东方通译公司 18034

-
RYEUJKL 8008

-
香港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22996

-
东北大学 8048

-
中储粮油有限公司 23104

-
昆明市前沿信息研究中心 7999

















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