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MgAgSb基热电器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3
图(a, b)高热稳定性热电器件的原子级界面设计,(c)全镁基器件在不同温差下的转换效率与现有器件的对比,(d)全镁基热电模块的热循环可靠性评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3A20685、52174343、51902333)等资助下,东华大学江莞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热电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原子级界面增强提升镁基热电器件的效率与耐久性(Atomic-scale interface strengthening unlocks efficient and durable Mg-based thermoelectric devices)”为题,于2025年3月17日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5-02167-0。
在钢铁、化工等行业中,约60%的能量以废热形式流失,回收废热对提高能效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热电技术通过将废热直接转化为电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要大规模应用热电技术,关键在于提高热电器件的转化效率。尽管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热电材料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器件中电极与热电材料之间界面反应、元素扩散以及接触电阻增加等导致的界面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了热电器件的长期稳定性。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增强界面结合力又能减少电阻和界面反应的接触层,对热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研究提出原子级界面强化策略,通过调控界面化学结合和扩散行为,成功制备出高效稳定的全镁基热电器件。针对热电材料阻挡层筛选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高通量阻挡层筛选方法,显著提升了阻挡层材料筛选效率。该方法采用多界面同步构筑技术,在单次烧结过程中实现多个异质界面形成和电阻并行测试,大幅提高了实验效率。研究发现,金属钴作为阻挡层材料表现出卓越的界面特性,不仅具备极低的接触电阻率(老化前后稳定<5 µΩ·cm²),且长期服役后无明显元素扩散现象,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原子级界面的优势。实验表明,采用原子级界面设计的器件在高温端373 K~573 K温度范围内运行600次完整热循环(累计1440小时),转换效率依然保持稳定,远超传统界面设计的器件。
该研究突破了传统热电界面易失效的瓶颈,为高性能、长寿命镁基热电器件的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有望推动新型热电材料与器件的产业应用。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常州诚喝卫生设备厂 17953
-
星界会务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8193
-
天津中草药杂志社 8163
-
第二届先进电子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24073
-
北京华一康健国际医院管理中心 24072
-
北京国际科技 17949
-
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医师分会 21082
-
International As 2132
-
宁波雅卓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4096
-
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3074
-
汉斯中文出版社 2183
-
武汉ceee主办方 17997
-
山东大学 18008
-
上海盛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7960
-
梧桐火焰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3970
-
江苏如皋软件园 17975
-
黑龙江龙房川律师事务所 2060
-
广医三院 21290
-
泰安市迈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18191
-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