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07
![]() |
图 南大洋极端高温和低温扰动发生在气旋涡(CE)和反气旋涡(AE)内的比例随深度的变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76027、41890851、4227618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詹海刚研究员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中尺度涡加剧南大洋温度变异性和极端事件(Enhancing impacts of mesoscale eddies on Southern Ocea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extremes)”为题,于2023年9月1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2292120。
南大洋贯通全球三大洋盆,对全球海洋环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南极绕极流是全球海洋中最强大的洋流系统之一,其强烈的斜压不稳定性导致了活跃的中尺度涡活动。这些涡旋会改变海气界面的热交换以及热量在海洋中的再分配和储存,从而必然会对海洋极端温度产生影响。海洋极端温度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大量基于卫星观测的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海表极端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在不断增加。然而,对于环境相对稳定且海洋生物资源最为富集的次表层,由于卫星难以直接观测,其极端温度发生和演变的认知还非常有限。
研究团队分析了过去20多年南大洋50多万条温盐剖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中尺度涡数据,发现尽管反气旋涡在海洋中发生频率只有约10%,但发生在涡内的次表层极端高温比例却高达近50%(发生在气旋涡内的极端低温情况与之类似)(图)。随着南大洋的变暖和涡旋活动的增强,中尺度涡内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扰动强度均显著增强,且后者速率比前者大一倍。这些结果表明,在变暖的海洋中,中尺度涡对极端温度发生和增强的贡献有所增加。同时,涡内温度扰动增强也意味着海洋温度变化幅度的加剧。这可能促进了近表层热量的跨梯度向下混合与输运,从而减缓上层海洋变暖,并促进深层海洋增温。
该研究揭示了中尺度涡在驱动海洋次表层极端温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涡旋对海洋极端温度的增强效应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理解和预测海洋极端温度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云南师范大学 7979
-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 18014
-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3991
-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 18114
-
山西和邦商贸有限公司 7919
-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 21099
-
北京翻译公司 18457
-
上海浩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77
-
FF 8121
-
清华大学 24153
-
大连百奥泰国际会议有限公司 1992
-
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1922
-
北京交通大学 2222
-
哈工大(深圳)微纳流研究中心 24021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2920
-
我我我我我我 1883
-
广州市臻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8282
-
北京乾圆国学文化研究院 2063
-
apise 22918
-
中国能源学会 1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