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肿瘤骨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25
![]() |
图 迁移体介导的肿瘤-TAOC偶联相互作用和HC&HP@TNL解耦杀伤治疗的行为靶向策略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72414、82322043)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林贤丰研究员、范顺武教授研究团队在肿瘤骨转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靶向初始肿瘤-破骨时空相互作用以预防肿瘤骨转移(Targeting initial tumour-osteoclast spatiotemporal interaction to prevent bone metastasis)”为题,于2024年3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4-01613-5。
骨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一旦肿瘤发生骨转移就很难治愈,并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深入探索肿瘤细胞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该研究团队通过体外共培养发现一些破骨细胞可以被肿瘤细胞的直接接触激活,并将其命名为肿瘤相关破骨细胞(Tumour-associated osteoclast,TAOC),继而发现肿瘤细胞-TAOC偶联作用是由迁移体介导的肿瘤胞质转移实现的,并且受到钙离子浓度调节。基于肿瘤-TAOC偶联在初始转移中的时空特征,该团队构建了包裹碳酸氢钠和磷酸氢钠的骨靶向四环素修饰的纳米脂质体(Tetracycline-modified nanoliposomes encapsulating sodium bicarbonate and 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HC&HP@TNL)。在肿瘤-TAOC偶联形成的转移初始阶段,由于TAOC的泌酸特性,HC&HP@TNL将被触发并释放高浓度的磷酸氢钠,与微环境中的钙离子结合在原位形成钙磷晶体,降低钙离子浓度以抑制迁移体的形成,从而破坏肿瘤细胞与TAOC的细胞膜完整性,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达到物理杀伤效果(图)。
本研究发现了破骨细胞的新亚型—TAOC,并针对性设计了原位钙磷矿化的物理杀伤纳米脂质体,为早期预防肿瘤骨转移提供了新的策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发中心 18300
-
中国东北大学 22991
-
blythecon 23995
-
沈阳博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2949
-
VFDEA 8232
-
浙江卧龙房地产 18140
-
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组委会 23030
-
中国矿业大学 23021
-
苏州亿众网络科技 21066
-
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4364
-
北京会展公司 18305
-
同心学术联合会 20955
-
PPCE 23159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3052
-
上海市解剖学会 23979
-
湖州师范学院 23015
-
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 21372
-
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业委员会 24264
-
安顺市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 17954
-
DD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