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2024/03/14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走进“知识经济”的伟大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实际上也是“信息革命”的“信息时代”。因此,获取、管理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科研工作者在获取科研信息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以及“三次文献”,这些概念怎么理解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信息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1、什么是信息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出版的《文献术语》给的定义为: 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information sources)”;广义的定义为一切产生、生产、贮存、加工、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信息源的分类
划分标准不一样,具体分类形式会有所差别。按信息的载体,可分为记录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思维型信息源以及零次型信息源。
记录型信息源: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卷等)记录和存贮的信息。
实物型信息源: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信息,如生物样品、建筑大桥、工艺品等。
思维型信息源:由人脑存贮的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各类知识、诀窍、技能和经验,有的可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和记录,有的则难以明确表达和记录,故又被成为隐性知识。
零次型信息源: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包括听、视、嗅、味、触觉)的结果。比如一朵花很花香,需要通过闻气味才能捕捉到这个信息。
2、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科研领域中,科研信息有十大信息源头。即常见文献信息源:图书、Journals;特种文献信息源:学位学术文章、会议文献、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科技档案。
这些记录型信息源按照加工深度即可分为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信息(文献):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当中生产的原始信息,称为一次信息,即信息第一次出现的记录载体,如Journals学术文章、研究报告、市场调研报告、说明书等。
二次信息(文献):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二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很多都是二次信息,因为一次信息数量庞大,直接查找不方便,由数据库加工整理后更利于检索。
三次信息(文献):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如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统计年鉴、百科全书等。
总之,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对知识信息深度加工的过程。
文章来源网友分享,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 17923
-
杭州远成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4056
-
BITCONFERENCES 24096
-
北京市清华大学 23111
-
西安华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8015
-
北京市比美特杂志 17911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21071
-
ICPIT 2019
-
成都中阳实业公司 18012
-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18198
-
北京市建设科技发展中心 18240
-
深圳市宇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18088
-
海南优为会务 18354
-
上海同城优代文化营销有限公司 7980
-
qa 24068
-
西南大学 18352
-
湖南科技大学 23954
-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2133
-
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1922
-
重庆理工大学 1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