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付恩刚团队和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团队在材料抗辐照损伤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25
![]() |
图 在高温离子辐照环境下,含高密度Ni(Al,Fe)纳米粒子的超晶格钢展现出超高抗辐照肿胀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21006、11975034、U20B202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付恩刚团队和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团队合作,在材料抗辐照损伤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发现共格纳米粒子湮灭缺陷行为,揭示了其循环溶解再析出的缺陷湮灭机制,提出了通过超晶格纳米粒子动态无序—有序转变提高抗辐照损伤性能的全新材料设计策略。研究成果以“共格超晶格纳米粒子可逆无序—有序转变实现超高抗辐照性能(Superior Radiation Tolerance via Reversible Disordering-Ordering Transition of Coherent Superlattice)”为题,于2022年5月30日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2-01260-y。
发展先进核能系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解决能源危机的重大需求和重要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环是研发高性能结构材料,特别是抗高温辐照的金属材料。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在高温高剂量辐照等极端环境中长期服役且不可替换,其性能退化甚至失效与辐照空洞等典型缺陷的形成演变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增强材料抗辐照能力的策略是通过引入界面来湮灭辐照缺陷,但在高温高剂量辐照下,界面不稳定性诱导缺陷累积与材料失效的这一瓶颈仍亟需解决。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团队突破传统机制,通过在马氏体钢中引入完全共格结构的化学有序Ni(Al,Fe)金属间纳米析出相,在高温(400~600℃)辐照下,因其极低的形核势垒和极易发生的短程溶质重排主导的动力学行为,可快速进行有序—无序—有序循环动态转变;这种局域相变在限制溶质和点缺陷长程扩散的同时,通过增强溶质和缺陷的重组进而消除缺陷,并保持高密度析出相的动态稳定;最终在超高剂量离子辐照后仍无空洞,展现出超高抗辐照肿胀能力(图)。
该研究成果对开发工程应用新型抗辐照材料以及深入理解辐照机制都具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WILL 23946
-
广州富众有限公司 20942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175
-
中国协会 18128
-
东方高圣投资银行家 21280
-
CECSF 20920
-
维尔学术交流中心 8042
-
宁波雅卓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4096
-
四川外语学院 23173
-
新加坡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 18200
-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21209
-
常州大学 24166
-
天津音乐学院 22996
-
天津市南开大学 18079
-
AAA 8083
-
中国劲牌有限公司 18090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8003
-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 21107
-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会务组 2047
-
北京农业工程学会 1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