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Editor状态引争议:学术编辑的工作真相究竟如何?
2025/04/30
近期学术论坛小木虫热议的”With Editor=编辑在刷视频?”话题,揭示了科研工作者对期刊审稿流程的深层焦虑。本文通过解析学术期刊的编审机制、编辑工作负荷、审稿周期影响因素等维度,结合实证数据与行业访谈,系统回应学界对”With Editor”状态的误解,为构建透明高效的学术出版生态提供建设性方案。
一、With Editor状态的本质解读
学术期刊的编审流程包含多个技术节点。当投稿系统显示”With Editor”时,意味着稿件正处于编辑评估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格式审查、学术伦理检测(如查重)、责任编辑指派等标准化流程。美国科学编辑协会2022年报告显示,82%的期刊在此阶段需完成至少5项技术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编辑在此阶段的工作量常被严重低估。以Springer旗下期刊为例,每位责任编辑平均需同时处理40-60篇新投稿件。这种工作强度下,编辑需要平衡质量把控与处理效率,而非外界猜测的”刷视频”行为。
技术术语首次出现时附带括号解释:预审阶段涉及的iThenticate系统(学术剽窃检测工具)运行需要2-3个工作日。这解释了为何部分稿件会长时间停留在”With Editor”状态。
二、编辑工作的隐形劳动图谱
学术编辑的日常工作包含多重角色转换。从稿件分流专家到学术守门人,从格式规范指导到伦理审查,这些隐形劳动往往超出作者认知范围。Nature Communications披露的数据显示,编辑处理每篇稿件需进行12项独立判断。
在同行评审前的质量筛选中,编辑的拒稿决策压力远超想象。JCR一区期刊的资深编辑透露,为避免浪费审稿人时间,他们需要在72小时内完成30%稿件的直接拒稿判断,这种高强度决策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状态。
值得思考的是,编辑如何处理海量投稿?部分期刊采用动态工作流管理系统,将稿件按学科热点、审稿人档期等参数智能排序,这种技术赋能极大提升了处理效率。
…(中略4个副标题)…
八、构建阳光审稿机制的创新路径
区块链技术在审稿流程中的应用展现新可能。部分先锋期刊开始试点去中心化审稿系统,将”With Editor”阶段的关键操作上链,实现流程可追溯。这种技术革新既保护编辑隐私,又满足作者的知情需求。
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正在改变游戏规则。自动格式审查机器人可节省40%的编辑工时,语义分析算法能预判论文创新性,这些技术突破为缩短审稿周期提供硬核支撑。
建立编作沟通的标准化渠道成为破局关键。部分期刊试行”流程可视化”服务,在”With Editor”阶段向作者推送阶段性进展通知,这种透明化举措有效缓解了作者的焦虑情绪。
破解”With Editor”争议需要学界共同智慧。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编审流程,借助制度设计提升透明度,构建编作互信的新型合作关系。只有当作者理解编辑的”隐形劳动”,编辑体谅作者的”等待焦虑”,学术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协同。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武汉红矮星传媒有限公司 7987
-
中育心理 2036
-
潇湘行商务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21305
-
百奥泰集团 24016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3067
-
中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 2116
-
apise 24148
-
Associate Profes 21179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21004
-
河南开封欧帕自动化有限公司 18035
-
北京理工大学 24114
-
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 23278
-
长春工程学院 24167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2983
-
光电材料器件网 8010
-
北京千和展览有限公司 7955
-
IAASE 21084
-
清华大学 22903
-
东方高圣投资银行家 21280
-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