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王祥教授课题组在土壤侵蚀与碳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深层土壤溶解有机质分子特征与微生物共演化机制
2025/08/02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祥教授课题组在环境与生态领域旗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Nature Index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侵蚀驱动的垂直解耦:深层土壤热点区溶解有机质分子特征和微生物的共同演化》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以黑土侵蚀坡面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侵蚀区和沉积区的表层与深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差异。结果表明示,表层土壤DOM的化学多样性和分子复杂性显著高于深层土壤,但侵蚀作用使表层土壤DOM分子特征趋向均一化,而深层土壤成为DOM分子特征随地形变化的“敏感区”。沉积区深层土壤DOM分子多样性显著提升,且富集了木质素、单宁等难降解化合物,而侵蚀区深层土壤则以易分解的脂质类物质为主。热力学分析证实,沉积区深层土壤DOM生物可利用性更低,更利于碳的长期保存。
侵蚀-沉积过程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概念图)
微生物群落对侵蚀与沉积过程的响应呈现“深度分异”特征。无论是表层还是深层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均在侵蚀区降低和在沉积区升高,但与DOM的关系截然相反:表层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与DOM分子复杂性呈负相关,而深层土壤中则呈正相关。这一差异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的“分层生存策略”,即表层微生物擅长利用易降解物质,竞争激烈,而深层土壤微生物则更适应复杂化合物,通过协同作用推动碳稳定。研究强调,深层土壤是以往研究容易忽视的关键区域。侵蚀与沉积过程在深层土壤中构建了独特的DOM与微生物互作,并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稳定。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彭钰梅和硕士研究生范忠民为共同第一作者,王祥教授为通讯作者。课题组成员博士研究生王梓和石佳、硕士研究生张子赟、闫雨欣和霍纯朋参与了本研究工作。该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张家界光明国际旅行社会议奖励旅游 18596
-
北京海逸星空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7895
-
江西九江城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162
-
kingsoft 20954
-
中国康复医学会 21118
-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科学发展观研 23046
-
武汉英奇会展有限公司 8072
-
北京联佳业广告有限公司 8399
-
深圳市汉威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2324
-
2014材料科学与环境国际会议 2087
-
上海交通大学 24014
-
第八届信息与通信技术国际会议 23227
-
湖北研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7991
-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 21107
-
徽州文化园---华商山庄 23017
-
陕西汉中供电局 21280
-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 21174
-
生物360 21211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召开 2298
-
成都中阳实业公司 1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