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系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室在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运动重建上取得新进展
2024/03/27
动作捕捉技术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人体工程学、医疗康复、影视制作等领域。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方法由于对环境要求低、无遮挡问题,在捕捉大规模、复杂多人环境中的人体运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基于少量惯性测量单元的方法由于其简单性和灵活性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但是,这类方法往往使用的是深度神经网络,会给设备带来较大的计算负担,提高此类方法的计算效率、减少延迟,并在便携式终端上进行算法部署具有极大挑战性。
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机械系智能制造与精密加工研究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六个惯性传感器的新算法结构FIP(Fast Inertial Poser),为便携式终端的部署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关节位置估计和运动学逆解。与之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为:第一,消除了额外的优化设计;第二,基于“最小测量原则”,通过考虑人体形状参数(身高、腿长、单臂长)和性别,使用运动学逆求解器和不同传感器的共享模型来增强神经网络结构的表达能力;第三,去除RNN的双向传播机制。在位置估计阶段,FIP使用三个独立的循环神经网络(RNN)来估计叶节点和其余节点的位置。为了使模型推理过程更接近真实的物理过程,FIP使用传感器共享积分RNN来估计叶节点的位置。此外,对于每个RNN,人体参数信息通过嵌入式编码的方式输入到算法网络中。
图1.FIP算法示意图
网络具体设计如图2所示,主要使用的子模块为单向循环网络RNN和多层感知机MLP,通过将人体骨架信息输入到不同的模块形成人体形状相关的约束,设计了一种基于人体运动树的特殊逆运动学求解器,帮助模型求解当前帧中关节的旋转。
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实验中显示,FIP在保证重建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动作重建的延迟和解算时间,在PC上的计算时间仅需要2.7毫秒/帧,在Nvidia NX2TX嵌入式开发板上能够以15毫秒延迟和65FPS的帧率稳定运行,为在移动终端的实时人体运动重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图2. FIP算法Pipeline
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稀疏传感器考虑人体形状快速重建人体运动”(Fast Human Motion reconstruction from spars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 considering the human shape)为题,于3月18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清华大学机械系2023级硕士生肖轩为论文第一作者,机械系教授张建富为论文通讯作者,机械系2023级本科生宫傲,机械系教授冯平法、副教授王健健、助理研究员张翔宇共同参与了研究工作。研究得到清华大学国强研究院项目的支持。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重庆风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3127
-
西安美晨旅游 18390
-
上海帛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946
-
江苏大学 18089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3154
-
VDAE 7886
-
昆明理工大学 21170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912
-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8054
-
International As 7941
-
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8226
-
哈尔滨医科大学 2284
-
上海冠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18092
-
VFRWGRE 23880
-
中国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98
-
武汉科技大学 18113
-
上海拜尔德科技有限公司 24000
-
云南师范大学 7979
-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1080
-
VFDAEW 2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