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整体极化示意图和矢量介子自旋整体极化测量原理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890710、12025501、12147101)等资助下,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课题组与合作团队首次在RHIC-STAR重离子碰撞实验中观测到反应末态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该成果为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中的强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研究成果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φ和K*0介子的整体自旋排列模式(Pattern of global spin alignment of φ and K*0 mesons in heavy-ion collisions)”为题,于2023年1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557-5。
自旋是基本粒子具有的内禀角动量。如果把自旋的粒子想象成旋转的陀螺,与陀螺转轴方向类似,粒子的自旋也存在方向。非对心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会沿着反应平面法线方向产生巨大的轨道角动量,该角动量会以流体涡旋的形式传递到QGP中,QGP中的粒子可通过自旋—轨道相互作用产生自旋极化,这一相对反应平面方向的自旋极化效应称为“整体极化”效应。
研究团队建立方法,测量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φ和K*0介子的整体自旋排列:通过跟踪这些粒子的衰变产物相对于反应平面法线方向的角分布,将其转换为母粒子处于三种自旋状态的概率,从而实现母粒子的自旋排列密度矩阵的测量(图)。在没有整体自旋排列信号时,测量的粒子处于三种自旋状态的概率相同,正如K*0介子结果所示;但对于φ介子,其自旋处于某一种状态的概率高于其他两种状态,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粒子的整体自旋排列现象。
这一实验现象可通过在高温高密核物质中引入强相互作用的局部涨落理论来定性解释。该研究工作确定了高温高密核物质“整体极化”新效应,实证了中国理论核物理学家提出的超子和矢量介子的自旋整体极化理论,为强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麦峰医学 24194
-
AME2017组委会 21109
-
利欧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8309
-
北京比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8040
-
澳门科技大学 8067
-
昆明兴达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269
-
北京优合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8057
-
环境保护不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21105
-
西南大学 18352
-
中国电影基金会 21242
-
20843
-
北京铭世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148
-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 21001
-
武汉中会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7983
-
北京师范大学 21182
-
广州悦雅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214
-
国际注册工程师协会 24105
-
江西农业大学 8006
-
zkppp 8192
-
河北省石家庄市 2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