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酰亚胺基荧光探针π共轭桥调控检测过氧化氢研究取得进展
2025/06/13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痕量化学物质感知团队长期致力于痕量爆炸物现场检测性能提升机制研究,在荧光探针结构调控、非晶态纳米材料调控、多模传感材料构建等提升检测灵敏度及抗干扰性方面发展了系列解决方案。
近期,研究团队针对过氧化爆炸物重要原料过氧化氢(H2O2)现场检测灵敏度不足问题,从提升识别位点活性和提升检测产物荧光信号富集能力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萘酰亚胺基荧光探针π共轭桥调控和纳米纤维素与探针氢键作用协同提升H2O2检测灵敏度策略。
研究人员基于H2O2的氧化特性,以硼酸为识别位点,以1,8-萘酰亚胺基为荧光团,以噻吩、苯和呋喃为π共轭桥,设计合成了三种萘酰亚胺基荧光探针。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两个荧光探针,以噻吩为π共轭桥的MOHB-IMTP探针展现出最为显著的荧光变化(荧光颜色从浅蓝色变为黄绿色)和最快的响应速度(提升2倍)。该探针对H2O2的荧光检测限为38.5 nM,且对氧化剂、氨基酸和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等22种潜在共存物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引入富含羟基的纳米纤维素,基于氢键作用构筑了MOHB-IMTP纳米纤维素胶体探针。通过独立梯度模型(IGM)分析及实验,证实该胶体探针促使反应产物在纤维素上聚集,有效富集荧光信号,达到信号扩大提升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检测限降至4.0 nM。
该研究提出的π共轭桥调控和纳米纤维素信号富集策略,为痕量化学物质高灵敏传感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Precise Modulation of the π‑Conjugated Bridge of Naphthalimide-Based Probes for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Sensing of H2O2为题,发表于《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萘酰亚胺基荧光探针π共轭桥调控策略示意图
文章来源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上海广润广告有限公司 1792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57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3021
-
VREAFEW 24038
-
武汉会议策划公司 23034
-
中通咨询有限公司 18025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134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24219
-
中健联盟(北京)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8079
-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3206
-
上海创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7960
-
武汉大学旅行社 23506
-
三峡大学 2200
-
VGRUDF 21062
-
fdgre 23999
-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8116
-
北京理工大学 24243
-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3045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3069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