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财经问题研究》是怎样一本让学者又爱又恨的学术期刊?

2025/07/09

《财经问题研究》是怎样一本让学者又爱又恨的学术期刊?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财经问题研究》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存在感。这本由东北财经大学主办的CSSCI核心期刊,以”扎根中国实践,探索经济真理”为办刊宗旨,最新发布的复合影响因子达到3.517,在58本经济学核心期刊中位列前15%。特别是其在数字经济政策评估、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国内财经学术界的重要风向标。


一、学术江湖的”试金石”

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经济学期刊之一,《财经问题研究》自1979年创刊至今,已构建起覆盖宏观政策、产业经济、财税改革三大核心板块的内容矩阵。其特色专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高影响力专题,2023年度单篇下载量最高突破15万次。编委会成员包括多位长江学者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审稿周期严格控制在2-3个月,要求研究必须包含自主设计的实证模型。

近期该刊重点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范”议题,特别组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专家团队进行跨学科研究。值得关注的是,其独创的”政策仿真沙盘”研究方法在数字经济监管领域的应用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率达到32%。


二、青年教师评职称的”拦路虎”

根据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数据,《财经问题研究》的投稿录用率维持在5%-7%之间,明显低于同类期刊平均水平。尤其是其独创的”三轮双盲审”制度,要求作者针对匿名评审意见进行三次逐条回应。编辑部主任在最近的中国经济学年会上透露,2022年约43%的退稿涉及研究方法创新性不足。

该刊特别强调研究范式的中国化改造,今年刊发的关于”财政政策乘数的异质性效应”研究成果,采用改进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成功解释了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债务传导机制。这种”方法论自觉”的办刊特色,既成为吸引顶级学者的磁石,也成为青年学者难以跨越的门槛。


三、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

2023年8月,《财经问题研究》在全国学术期刊中率先部署区块链技术用于论文溯源,构建起从投稿到刊发的全流程可信链。其开发的智能审稿系统已实现文献相似性检测、数据可复现性验证、模型逻辑自洽性检验三位一体功能。特别设立的”数据论文”专栏,要求作者必须公开研究数据和代码,这一举措引发学术界广泛讨论。

近期该刊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搭建的”财政政策模拟实验室”,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重构财政收支模型,在地方专项债绩效评估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将传统经济学期刊转型为新型研究平台的做法,正在改写学术传播的底层逻辑。


四、国际话语权的”破壁者”

在JCR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学期刊影响力榜单中,《财经问题研究》英文版首次进入Q2区,这与其构建的”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转换系统”密不可分。该刊特别设立的”中国实践理论化”专栏,系统解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的理论内涵,相关文章被SSCI期刊引述次数同比增长185%。

值得一提的是,其独创的”政策试验田案例分析”范式,成功将中国开发区建设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理论模型。今年刊发的关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扩散机制”的研究成果,被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重点引用,标志着中国本土经济学期刊开始参与全球治理话语构建。


五、青年学者的”成长实验室”

针对学术界普遍存在的”35岁现象”,《财经问题研究》开设”学术新锐”培育计划,为青年学者提供从选题指导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持。该计划引入的”临床经济学”培养模式,要求参与者必须完成12周的政府实务部门挂职,这种”沉浸式研究”已孵化出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023年新推出的”研究预印本”平台,允许作者在正式刊发前进行学术社区评议。首期上线的关于”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预印本论文,收到来自美联储、欧洲央行研究员的47条专业意见,这种开放式学术生产方式正在重塑传统期刊的边界。

在坚守与变革中突破

面对数字化浪潮和学术评价体系改革的双重挑战,《财经问题研究》正在探索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从最近公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可以看出,该刊将重点构建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传播创新的三维体系,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战略支援平台”。对于广大财经研究者而言,这本承载着学术理想与现实功利的期刊,依然是丈量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尺。

问题1:《财经问题研究》在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答:作为CSSCI核心期刊和AMI核心期刊”双核心”认证的经济学期刊,其复合影响因子稳定在3.0以上,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属于A类重要期刊。

问题2:向该刊投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答:需注重研究方法创新性,建议采用中国特色的理论模型,同时确保数据真实可验证,政策建议部分需体现实践价值。

问题3:期刊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包括区块链论文溯源系统、智能审稿平台、研究预印本社区,以及正在建设的财政政策数字孪生实验室。

问题4:对于青年学者有哪些特色支持计划?
答:”学术新锐”培育计划提供选题指导、方法培训和政府挂职机会,优秀成果可进入快速审稿通道。

问题5:期刊在国际化方面取得哪些突破?
答:英文版进入JCR Q2区,独创的中国政策分析范式被世界银行报告引用,构建起中西学术话语转换系统。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第八届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ICPECE 2025)(2025-11-14)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航空航天与计算机科学国际会议(ISACS 2025)(2025-11-23)

2025年集成电路、信息技术与算法国际会议(ICICITA 2025)(2025-11-28)

2025年智能医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HAI 2025)(2025-12-26)

2025年医疗诊断与机器人技术国际会议(ICMDRT 2025)(2025-12-31)

2025年农业发展与机械应用国际会议(ADMA 2025)(2025-11-15)

第四届公共卫生与数据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PHDS 2025)(2025-11-21)

2025全球定位算法与测绘、图像处理国际会议(GPASIP 2025)(2025-11-30)

2025先进材料、机械电子与光电信息国际会议(ICAMMEOI 2025)(2025-11-15)

2025年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国际学术会议(WCHCTEM 2025)(2025-11-26)

2025年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国际会议(ICISAD 2025)(2025-11-9)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