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精仪系先进激光技术团队提出超分辨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

2024/04/12

全息技术能够完整记录和再现光场的波前信息,在三维显示、数据存储、光学加密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无需佩戴设备、不易引起视觉疲劳,被认为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近眼显示、智能车载抬头显示(HUD)等应用的终极解决方案。但是,传统全息图只能记录一幅图像,难以实现动态立体显示。

与之相比,新兴的轨道角动量(OAM)全息技术利用OAM自由度,开辟了宽广的信息存储空间。类似于电影的胶片,数百帧图像可记录在同一张OAM复用全息图中,其中每帧图像只对应特定的OAM阶数,相当于被赋予了一个专属密码;通过不同阶OAM光束依次照射全息图,实现三维影像的动态刷新,理论上可大幅提升全息技术的信息容量和安全性。

然而,OAM全息图的大容量与高分辨率是一对矛盾。由于全息图的各OAM通道之间存在强烈串扰,为了确保每个像素位置的OAM性质不被破坏,必须对原始图像进行稀疏采样(图1a)——严格要求采样间隔(L)不小于最高阶OAM模式的直径(dmax),即γ=dmax/L≤1。γ=1即对应目前OAM全息技术的分辨率上限,如图1b的蓝色曲线所示,随着复用通道数量增多(dmax增大),图像分辨率损失严重(L同比例增大)。该瓶颈问题极大限制了OAM全息技术的容量和分辨率的提升空间。

20230405-NC文章图片-付星-图1 OAM全息技术中分辨率与复用通道数量的矛盾.jpg

图1.OAM全息技术中分辨率与复用通道数量的矛盾

20230405-NC文章图片-付星-图2 OAM全息技术的复用串扰来源及抑制方法示意图.jpg

图2.OAM全息技术的复用串扰来源及抑制方法示意图

针对以上难题,清华大学精仪系先进激光技术团队建立了OAM全息复用串扰的综合分析模型,提出了几乎无串扰的伪非相干方法,并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实现了近似的相干方法。新技术放宽了对OAM全息采样条件的限制(γ可增大数倍,如图1b的红色、紫色曲线所示),突破了现有OAM全息技术的分辨率上限,显著提升了重建图像的分辨率(相同复用通道数量下)和复用容量(相同分辨率下)。工作原理如图2所阐释:现有OAM全息技术对应于图2a的普通相干方法,当γ>1时,重建图像中的OAM特性被完全破坏,引起强烈的复用串扰;图2b的非相干方法虽然能够抑制复用串扰,但由于时域/空域色散,重建图像会变模糊;图2c和图2d分别为本工作提出的伪非相干方法、时分复用相干方法,使重建图像始终保持OAM特性,即使在超分辨情况下仍能获得高质量重建。

基于50张二值OAM全息图的时分复用,本工作展示了2倍超分辨条件下(γ=2)5幅灰度图像的OAM复用(图3)、4.7倍超分辨条件下(γ=4.7)201帧视频的OAM复用(图4)、9.2倍超分辨条件下(γ=9.2)81幅二值图像的OAM复用(图5),均表现出优于复振幅OAM全息、相位型OAM全息方法的重建质量。

20230405-NC文章图片-付星-图3 五个中国地标性建筑256阶灰度图像的OAM复用.jpg

图3.五个中国地标性建筑256阶灰度图像的OAM复用(2倍超分辨),其中SSIM为结构相似性系数

20230405-NC文章图片-付星-图4 OAM复用256阶灰度图像全息视频.jpg

图4.OAM复用256阶灰度图像全息视频(4.7倍超分辨):(a,b)201个不同OAM光束依次照射全息图,获得201帧高质量全息视频;(c)强度起伏系数(CV)、结构相似性系数(SSIM)等评价因子随OAM复用通道数量的变化

20230405-NC文章图片-付星-图5 二值图像的OAM复用.jpg

图5.二值图像的OAM复用(最高9.2倍超分辨,81通道)

该技术通过数字微镜阵列(DMD)进行演示,但也适用于可编程超表面、铁电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数字光处理投影仪等各类可重构平台。该工作为实现兼具高分辨率、大容量的全息系统提供了实用化解决方案,对智能显示、全息加密、全息存储等应用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结合硬件在环的迭代方法,纠正实验中不均匀照明、光学系统像差和调制器件误差引起的图像质量下降,有望实现更高分辨率、更大容量的OAM全息复用。

研究成果近日以“超分辨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Super-resoluti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holography)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工作的完成单位为清华大学精仪系、时空信息精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光子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第一作者为精仪系2019级博士生石子健,通讯作者为精仪系柳强教授、付星副教授,其他作者还包括精仪系博士生万震松、战子钰、刘凯歌。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学国际会议(PHFSN 2025)(2025-9-20)

2025年航空航天技术、智能导航与无人系统国际会议(ATINUS 2025)(2025-9-23)

2025年矿产资源、冶金工程与资源勘探国际会议(IMREE 2025)(2025-10-27)

第六届计算机工程与智能控制学术会议(ICCEIC 2025)(2025-10-17)

2025动力、电气与检测技术国际会议(ICPETT 2025)(2025-9-18)

2025年图像处理、智能控制与模式识别国际学术会议(IPICPR 2025)(2025-10-20)

2025年通信、光电材料及器件国际会议(ICCOMD 2025)(2025-9-28)

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与智慧交通国际会议(ICADTIT 2025)(2025-10-29)

2025年地质测绘、遥感技术与矿产勘探国际会议(IGMRT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五届机器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国际会议(RAAI 2025)(2025-12-1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