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合作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05

文章导读
全固态电池为何总难兼顾高能量与长寿命?清华大学柳明团队联手多所顶尖机构,破解这一关键瓶颈。他们创新提出“电荷转移优化”梯度设计,如同为电池内部构建离子与电子的“双车道高速路”,首次实现锂离子均匀传输,彻底缓解“交通拥堵”。借助中子深度剖面分析这一“超级CT”,团队实证锂浓度分布显著改善,电池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2.7%,性能提升近三成。这项突破性进展为下一代高稳定、高能量密度电池铺平道路。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全固态电池因其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潜力,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关键发展方向。然而,固态电极内部复杂的电荷传输过程,尤其是离子与电子传输的不平衡,导致电极内部电化学反应严重不均,形成显著的锂浓度梯度。这如同在电池内部出现了“交通拥堵”,极大降低了活性材料利用率,加速了电池性能衰减,成为制约其性能提升和实用化的重要瓶颈。精准“看清”并有效调控这种内部的不均匀性,一直是该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联合大湾区大学钱坤团队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肖才锦研究员,在这一难题上取得重要进展。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电荷转移优化”(CTOC)的梯度设计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在于采用独特的双层梯度结构:在靠近隔膜的一侧,使用高离子电导固态电解质,构建高速的“离子传输快车道”,显著降低了离子传输阻力;在靠近集流体的一侧,则采用含导电剂的纳米级固态电解质层,确保“电子传输快车道”畅通无阻。这种设计巧妙地实现了离子和电子传输路径在空间上的解耦与协同优化,同时保证了整个电极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不降低,最大程度维持了能量密度。

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应用对锂元素敏感的中子深度剖面分析(NDP)技术,如同给电池内部做了一次高精度的“CT扫描”,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并定量证实了传统单层正极内部存在的显著纵向锂浓度梯度。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清晰显示,采用新型CTOC设计的电极成功地实现了锂浓度均匀分布,锂离子在电极厚度方向上实现了快速的均匀流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的二维元素分布也同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得益于内部“交通拥堵”的根本性缓解,采用CTOC设计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在2C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循环2000次后,电池容量保持率达82.7%,相比传统设计提升近三成。同时,电池的电压衰减和极化现象也得到显著抑制,充分证明了电荷转移动力学的根本性改善。这一成果为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和优异倍率性能的实用化全固态锂电池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和坚实的实验基础。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合作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1.传统和梯度设计固态电极的对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合作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2.梯度设计固态电极的结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合作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3.传统和梯度设计固态电极的性能对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合作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4.传统和梯度设计固态电极的XRD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柳明团队合作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图5.传统和梯度设计固态电极的锂浓度分布差异

相关研究成果以“纵向空间电荷转移优化复合正极实现超稳定全固态电池”(Longitudinal Spatial Charge Transfer Optimization in Composite Cathode Enables Ultra-Stable All-Solid-State Batteries)为题,于7月29日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4级博士生梁俊威和大湾区大学助理教授钱坤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柳明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共同作者包括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康飞宇、贺艳兵,副研究员司知蠢,2023级博士生李宇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肖才锦,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松柏、副教授曾林。合作单位包括大湾区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等。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的资助。大湾区大学为电极结构表征技术(PFIB-TOFSIMS)和中子测试表征技术提供了核心支持,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提供了重要支持。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年海洋探测、仪器仪表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ICMEIEP 2025)(2025-11-28)

2025年区块链、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国际会议(ICBITCCT 2025)(2025-11-5)

2025绿色能源、智能电网与电力国际会议(ICGESGE 2025)(2025-11-28)

2025年光学、通信工程与信息处理国际会议(IOCEIP 2025)(2025-11-20)

2025生物信息学、医疗工程与健康计算国际会议(IBMEH 2025)(2025-11-17)

2025年化学材料工程、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国际会议(MECELT 2025)(2025-12-24)

2025年能源系统,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国际会议(ESCEMS 2025)(2025-11-11)

2025年大数据、教育科学与心理健康国际会议(BDEMSH 2025)(2025-12-26)

2025水系统控制、船舶与海洋工程国际会议(WSCSOE 2025)(2025-11-10)

2025电力系统、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会议(PSAEMD 2025)(2025-11-20)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