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全球城市空间演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全球城市植被变化的主导类型与模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22108、421210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广东研究员等与国内多个研究单位合作,在全球城市空间演化及其生态效应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全球城市变绿及其对城市热的缓解意义(Global urban greening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urban heat mitigation)”为题,于2025年1月2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7179122。
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植被在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然而,快速城市化将植被大规模转化为不透水地表,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利用全球高分辨率数据准确识别城市植被的复杂变化和动态恢复过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环境效应,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李广东研究员等基于全球30米分辨率增强植被指数(EVI)数据集,利用LandTrendr算法分析了全球11,235个城市1990至2021年间城市植被的“变绿”(EVI的显著提高)和“变黄”(EVI的显著降低)趋势及其空间模式。这一高精度数据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对城市植被动态演化过程的认知精度。研究发现,全球近半数城市植被呈“变黄”趋势,约四成呈“变绿”趋势。从空间模式看城市植被变化形成了六种独特的模式,而中心城区是全球城市植被“变绿”的核心区。同时,研究还发现人口分布与城市植被“变绿”在空间上存在错配问题,享受“变绿”福利的人口比例显著低于“变绿”面积的占比。在全球南北方之间,植被“变绿”的比例分布也存在明显不均衡,北方城市显著高于南方城市。人均GDP的变化与城市植被“变绿”比例显著正相关。
该团队进一步揭示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城市植被变化的综合影响,发现城市化和氮沉降对城市植被“变绿”和“变黄”具有差异化的影响机制。城市植被“变绿”对降低城市热环境的贡献显著,特别是在夏季白天能够显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因此,促进城市植被实现长期“变绿”不仅可以缓解极端高温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还可以推动城市空间的公平发展。
该研究指出了实现植被长期“变绿”对缓解城市热的重要作用,解释了城市植被变化的时空趋势和差异化影响机制,为全球城市绿化和城市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云南省昆明市金孔雀旅行社 18207
-
辽宁省沈阳市文萃路 18091
-
上海率捷广告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23022
-
International As 7941
-
hksme 22988
-
沈阳博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8176
-
上海冠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22948
-
常州大学 24166
-
运动心理学分会 18169
-
ACPEE 21229
-
IETP-Association 24093
-
中国能源学会 24056
-
南洋理工大学 18091
-
台灣國立中央大學 23209
-
International As 2074
-
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 23077
-
FEA 8073
-
东北亚开发研究院所业经济研究所 24107
-
华东理工大学 21031
-
湖南诗和远方出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