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揭示玉米杂种优势的转录“蝴蝶效应”分子机制
2025/09/29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付俊杰研究员和李明顺研究员,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genetic framework reveals transcriptional ‘butterfly effect’ underlying heterosis in maize“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杂种优势”这一重要生物学现象的机理解析提供了全新视角。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生物学现象,也是水稻、玉米等重要农作物提高产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尽管历经长期广泛的科学研究,杂种优势形成的核心分子机制,特别是转录调控层面仍不清晰。转录(Transcription)是从遗传信息DNA到蛋白质(Protein)发挥功能的关键中间环节,转录表达和调控对植物杂种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杂种优势的转录水平复杂且易受遗传背景干扰,相关机制难以准确解析。该研究创新性地结合遗传背景极为相近的单片段置换系(SSSL)与全新设计的“双重单因素差减法(DSDS)”分析策略,精巧地剔除背景噪音,在高度受控的遗传框架下成功揭示出隐藏在杂种优势背后的“转录蝴蝶效应”。这一发现为理解作物杂交优势的遗传基础及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全新理论视角。
该研究标志着我们在揭示杂种优势之谜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结合SSSL的精准遗传材料构型与DSDS策略的噪音消除能力,研究团队不仅为深入剖析杂种优势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创新的研究框架,还首次在玉米中提出“转录蝴蝶效应”模型,即微小基因组变异可引发系统性转录响应,进而驱动宏观杂种优势表型。未来,深入发掘更多置换区域内的关键调控基因(如ZmWRKY67等),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玉米杂种优势的完整分子途径,为加速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杂交种选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基因资源。
本研究由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陈绍江教授、刘文欣副教授团队主导完成。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郭宇航 、已毕业硕士生卢晓环 、已毕业的博士生李冬冬、以及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的Prof. Xianyan Kuang为共同第一作者,刘文欣副教授、李明顺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付俊杰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教授、宋任涛教授、马泽阳副教授、闫勇老师、硕士生叶欣雨、魏志雪、王铭、王浩瑛、杨小松以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宋炜研究员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200802 和 2016YFD0101201)、河北省玉米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21326319D)、杨凌种业创新中心重点研发项目(Ylzy-ym-05)、以及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ZDRW202503)的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84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072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154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568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5722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4320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454
-
电子科技大学严鹏教授团队在PRL09-29
-
清华大学化工系张强团队合作在固态09-29
-
中山大学肖智勇团队发现月震正在引09-29
-
中山大学马骏:让鼻咽癌患者“活得09-29
-
中山大学张慧东团队发现锂暴露导致09-29
-
中山大学彭福华汤常永邱伟团队揭示09-29
-
中山大学张辉杨念生团队研究揭示巨09-29
-
中山大学谢曦蒋乐伦团队发表磁驱动09-29
-
ASTIRC 23892
-
广东广州白云区 18212
-
东方通译公司 18013
-
首都医科大学 21242
-
IWCST2018会务组 23071
-
广东省唯港商务 18242
-
CSA 8127
-
CECSF 20941
-
东北电力大学 18021
-
上海来溪会务服务有限公司 22961
-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414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4261
-
杭州银乐迪KTV 20941
-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18165
-
APISE 23100
-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3075
-
武汉蒙顺会晤文化有限公司 8064
-
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 8016
-
中纤网 24364
-
电子科技大学 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