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在线
    CRISPR-Cas系统是原核生物的获得性免疫系统,能够在CRISPR RNA的指导下特异性切割入侵的外源核酸。其中,分别以Cas9和Cas12为效应蛋白的type II类和V类CRISPR系统已成为当前基因组编辑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和农业等多个领域。
    22
    学术会议在线
    相变存储器利用硫族化合物非晶相与晶体相之间的电阻差异实现数据存储。而非晶材料通常具有自发结构弛豫的特点,对于相变存储材料而言(如商用锗锑碲合金GST),其非晶相电阻值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自发漂移,这对于精准多值编程带来了巨大挑战,极大地影响了相变类脑计算的计算精度。此外,非晶结构弛豫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相变类脑计算技术难以适配环境多变的边缘端应用场景。
    20
    学术会议在线
    嫦娥六号返回器成功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携带1935.3克月壤返回地球。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取月背样品,标志着月球科学研究进入全新阶段。
    19
    学术会议在线
    植物生长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密不可分,健康的植物根系决定农作物的产量与抗性。微生物附着在植物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但植物根系与微生物处如何互动、协作,长期以来较难直接观测,成为科学家努力破解的“谜题”。
    16
    学术会议在线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瑛副教授在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上围绕多模态讽刺检测发表论文 Sarcasm detection enhanced by multi-modal topics using 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s。
    17
    学术会议在线
    神经胶质瘤(Glioma)是侵袭性强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足10%。尽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发现多个与风险相关的非编码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致病机理仍不清楚。
    24
    学术会议在线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信文君教授和徐婷副教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霞教授和暨南大学张吉凤副教授团队经过研究发现,脑卒中后,迷走神经关键调控脑区—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凋亡,进而导致下游迷走神经背核(DMV)及外周肺脏副交感神经末梢活性降低,最终引起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多,远程点燃肺部免疫风暴,相关成果发表于《Brain》(《脑》)。
    18
    学术会议在线
    神经科学中心颜光美、段晶晶课题组首次在体内单细胞水平上揭示了GABAARs与NMDAR之间存在特异性功能耦合,为理解兴奋–抑制平衡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成果发表于《EMBO reports》(《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报告》)。段晶晶副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17
    学术会议在线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向孟清团队揭示了Foxn3是视网膜纤毛发生关键的抑制转录因子,视网膜特异性敲除Foxn3会导致非感光细胞中纤毛基因的异位表达及纤毛发生异常,进而引发视觉功能障碍,为视网膜纤毛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干预新靶点。
    17
    学术会议在线
    中山医学院董俊超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分CFP1通过调控H3K4me3修饰(并在部分基因位点协调H3K27me3修饰),在生发中心B细胞反应的各个阶段(包括增殖、亲和力成熟和终末分化)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
    16
    学术会议在线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称,胰腺导管腺癌是其中最常见、也最致命的一种。一经确诊,患者一年生存率仅约25%,五年生存率更是不足5%,临床治疗手段极其有限。
    19
    学术会议在线
    “中山大学极地”号返航广州,圆满完成2025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由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山大学牵头组织,来自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8位师生联合开展北冰洋气-冰-海环境立体综合观测试验以及冰站、大洋站位调查,有力提升了我国极地多手段立体协同观测能力,加深了对北极变化背景下海冰-水文-化学-生态作用过程的认识,促进了极地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
    20
    学术会议在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肝轴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影响HCC疾病进展,但其机制研究仍不完善。肠道菌群是否能够易位并定植于肝脏中,在肿瘤局部发挥作用?其机制又是什么?
    16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系统剖析学术论坛杂志封面图片的视觉构建策略与学术传播效能。通过解构封面的视觉符号系统、设计规范及数字传播特性,探讨如何通过封面图像实现学术内容的专业化表达与跨媒介传播优化,为提升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供视觉传达解决方案。
    17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深入探讨学术论坛杂志编辑部在知识传播中的核心职能与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分析稿件审理流程优化、学术伦理建设、编辑职业素养等维度,揭示现代学术期刊编辑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结合2023年全球开放获取(OA)政策改革动向,提供数字出版与质量控制协同发展的实证方案。
    16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深入解析学术论坛杂志社官网的核心功能与服务体系,从论文投稿流程、学术资源共享到行业趋势洞察,系统揭示这个数字化学术平台如何赋能科研工作者。文章重点探讨官网在开放获取、同行评审、学术社交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使用指南。
    18
    学术会议在线
    学术论坛作为现代学术界的重要枢纽,本质是跨学科知识交流的平台。本文系统解析其运行原理、组织形态和学术价值,深入探讨其在知识生产链条中的特殊定位。通过对比传统学术会议与数字化学术社群,揭示其作为思想孵化器的核心功能。
    16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深度解析学术论坛杂志投稿全流程,从期刊匹配原则到审稿盲区预警,系统讲解选题策划、格式规范、评审标准等核心环节。通过对比8种常见拒稿原因与12项成功案例特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从写作到发表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16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深入解析《学术论坛》是否属于CSSCI来源期刊(俗称C刊),通过揭秘期刊评价体系、专业数据库查询方法、学术影响力评估指标等核心维度,结合最新学科目录数据与学术资源平台工具,为科研人员提供权威的论文发表指南与学术资源查询策略。
    16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深度解析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的异同,从组织形式、参与者特征到知识传播效果进行系统性对比。通过8个维度剖析两种学术交流载体的定位差异,探讨其在现代知识生产体系中的互补关系,为科研工作者选择适合的学术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16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平台属性、组织形式、成果产出等维度,系统阐释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在目标定位、参与方式、交流深度等方面的核心差异。着重剖析两者在知识传播、学者互动、学科建设中的差异化价值,为科研工作者选择合适的学术交流场景提供决策依据。
    18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深度解析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的本质差异,通过组织机制、参与形式和成果产出等8个维度对比,揭示二者在学术生态中的独特定位。结合国际学术规范与国内实践案例,提供选择适合学术活动的决策指南,特别适合青年学者及研究人员阅读。
    15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针对学术界常见的概念混淆问题,深入辨析学术论坛与学术会议的本质差异。通过解构两者的组织形式、目标定位和功能特征,系统梳理新型学术交流平台演化规律,揭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学术活动形态的重构效应。文章结合实证数据与典型案例,为科研工作者选择学术交流载体提供决策依据。
    16
    学术会议在线
    学术论坛与学术研讨会作为当代学术生态系统的双生载体,在组织形式与学术价值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本文从参与机制、知识生产模式、交流维度等六大领域展开系统比对,通过20组国际核心期刊论文的关键数据交叉验证,揭示两种学术活动在目标导向、知识传播效率、学术成果转化率上的本质区别,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精准的学术社交路径选择依据。
    17
    学术会议在线
    本文系统解析学术论坛会议策划方案的核心要素与执行路径,通过8个递进模块详细阐述从前期调研到会后评估的全流程。重点解析主题设计的创新维度、跨界协同的资源配置方案、数字化工具在学术活动中的应用等前沿议题,为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组织提供可复制的标准化操作框架。
    1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1856页  共4639825条/页 转: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