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在武汉召开
发布时间:2023/08/29
  8月24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电网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2023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在武汉顺利召开。本届论坛旨在探讨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研究热点和未来学科发展趋势,促进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电气工程学科与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万清祥、高德红外副总经理黄晟先后致辞。来自全国130多所高校的近300位电气工程学科的院(校)长、学者以及电气领域头部企业专家参加了会议。
  杨庆新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科教融合及产教融合的责任与使命。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国家的“双碳”目标以及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对新时期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范式做出深入的思考和改革。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将继续为电气学科院(校)长们搭建分享交流、学习借鉴平台,共同促进电气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出堪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高水平人才。
  刚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举办至今,始终坚持着瞄准国际工程教育前沿,服务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聚焦高等工科教育热点问题,致力于推动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推动电力科技创新,已建成促进产学研合作交流互鉴、凝聚共识的一个重要平台。当前,“双碳”目标下能源转型促进电力系统发生主动变革,电气工程学科与产业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人士和高校领导,我们肩负着不断推动电气工程学科的进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电气工程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牢记使命,为电力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万清祥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武汉大学在“新工科”建设方面,聚焦颠覆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应用,发挥数理化基础和学科综合优势,锚定国家重大工程,形成基础理论、技术突破和转化研发相结合的科研与成果转化体系。电气学科作为武汉大学在能源领域的关键引领性学科,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奋发图强,带领武汉大学实现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腾飞。武汉大学热切期待电气领域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学校将继续加强电气领域跨院校协作交流,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以及广大兄弟院校一起,为我国电气工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报告环节,天津大学王成山院士介绍了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天津大学储能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以及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科技创新方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从2022“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旨引出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分享了澳门大学建设凸显全人教育和学科融合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IEEE电力与能源学会主席卞建华报告中回顾了IEEE PES为推进电网韧性研究所做的积极贡献,对未来电网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展望。长沙理工大学校长曹一家分享了长沙理工大学建设服务“双碳”战略的能源电力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与实践。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在军在报告中指出统筹指导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教师培训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革命的重要举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主任郑雁军分析了电气科学和工程的学科内涵、学科任务、学科热点和增长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文劲宇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实践,分享了荣誉学位培养体系建设的举措和成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伟胜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内涵和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孙秋野介绍了电气类专创融合学科的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认证资深专家杨毅刚从工程思维内涵、要求和核心三个方面探讨了工科专业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袁佳歆分享了近年来学院推进有组织科研的举措和成效。
  专题论坛环节分为有组织科研和新工科教学两个主题进行。在有组织科研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分别就科研转型手段、有组织科研方向战略布局、科研模式构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理、科研团队建设、平台科研模式、科研用房分配、科研绩效认定、教师考核机制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并分享了各单位在推动有组织科研工作中的举措和成效。在新工科教学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探讨了新工科教学理念,交流新工科背景下,在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制度、学科竞赛、中外联合办学等方面的经验,积极建言献策。
  论坛还组织参会代表赴武汉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和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至今已举办14届。本次论坛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论坛为参会嘉宾搭建起了一个交流互鉴,凝聚共识、互促共进的高端学术平台,将为推动电气工程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院校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起到重要作用,为助力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全面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上海永飞会务 23169

 - 
  中国图书馆学会 21066

 - 
  中科博爱 2118

 - 
  商业地产杂志 21011

 - 
  kjhfj 23042

 - 
  长沙富通科技公司 18022

 - 
  IRnet 学术中心 8229

 - 
  北京会议公司 18291

 - 
  山东大学 8348

 - 
  中国稀土学会 21533

 - 
  北京大学信息学院 18056

 - 
  北京大华科技 17994

 - 
  中国计算机产业联合协会 1813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04

 - 
  生物谷 23070

 - 
  农业和生物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 2213

 -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21113

 - 
  昆明中国国旅 23028

 - 
  International As 8211

 - 
  聚氨酯研发中心 17942

 
						
					 
					















 1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