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材料学院邹如强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揭示影响固态电解质结构与性能的潜在机制
2024/03/27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邹如强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题为“Boosting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of antiperovskite solid electrolyte by potassium ions substitution for cation cluster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在反式钙钛矿固态电解质结构中引入钾离子,实现了对晶格团簇阳离子的取代,导致该材料在室温下发生结构相转变,并显著提升其离子电导率。
钾离子在反式钙钛矿结构中对阳离子团簇的取代机制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无人机、电动汽车等领域,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和能量密度瓶颈等问题。固态电池技术有望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问题,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固态电池技术的关键在于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以保证固态电池内部良好的离子传输速率与界面兼容性。通常物质结构会直接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晶格结构调控是优化固态电解质材料性能的重要方法。
锂离子在反式钙钛矿固态电解质结构中的迁移机制
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团队通过在反式钙钛矿固态电解质材料Li2OHCl中引入钾离子,将其结构由原始的正交相结构转变为立方相结构。结合中子衍射技术与原子对分布函数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该材料结构中引入的钾离子并没有以传统的元素掺杂方式取代锂离子,而是占据在[Li6OH]八面体的中心位置,并且取代了其中的团簇阳离子[Li2OH]+。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键价和理论计算表明,这种取代团簇阳离子的结构调控方式在导致相变的同时,也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由原始的二维面内传导改变为三维网络的各向同性传导,并且降低了锂离子在晶格中的迁移势垒,从而显著提升其离子电导率。进一步,研究团队通过固态电池性能评估,验证了这种结构调控后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同时兼容锂金属负极和商用磷酸铁锂正极并实现长时间的充放电循环。这项研究开创性地揭示了固态电解质晶格结构中金属离子取代团簇阳离子的深层机制,并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邹如强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高磊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韩松柏研究员。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机构的资助与支持。
论文信息:
L. Gao, X. Zhang, J. Zhu, S. Han, H. Zhang, L. Wang, R. Zhao, S. Gao, S. Li, Y. Wang, D. Huang, Y. Zhao, R. Zou, Nat. Commun. 14 (2023) 6807.
DOI: 10.1038/s41467-023-42385-1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武昌小洪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22920
-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21129
-
云南中国国旅商务服务部 17945
-
北京中材企联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22934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971
-
郑州金凌商贸有限公司 18104
-
上海市同济科技园 20900
-
bfds 24047
-
太阳圣华(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8217
-
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 23117
-
哈尔滨市大学 21143
-
苏州大学商学院 210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198
-
上海东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7979
-
沈阳博思教育 2400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22938
-
北京理工大学 24113
-
北京化工大学 18121
-
澳门科技大学 8067
-
UBM China 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