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植物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与植物抗病领域取得进展
2025/06/03
图 芥酸酰胺通过抑制细菌三型分泌系统组装而产生广谱抗菌活性的工作模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93073、9225330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雷晓光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周俭民团队在植物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植物抗菌分子机制及新型生物农药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一种广泛存在的植物防御化合物阻碍病原细菌三型分泌系统组装(A widespread plant defense compound disarms bacterial type III injectisome assembly)”为题,于2025年2月28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s0377。
植物细菌性病害是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的重大威胁之一。这类病害由病原细菌侵染植物组织引发,可导致叶斑、枯萎、腐烂等多种症状,严重时甚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乃至绝收。这不仅直接威胁全球粮食安全,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深远影响。目前,植物细菌性病害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其一,病原菌耐药性的快速进化使得传统农药的防治效果显著下降;其二,致病菌的持续变异对新型农药研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现有防治体系的有效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植物自身的抗病机制及其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环境友好型新型农药、构建可持续的病害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上述团队揭示了一类植物内源存在的、具有作用机制独特、广谱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分子——芥酸酰胺。进一步研究表明,芥酸酰胺通过特异性破坏植物病原细菌的三型分泌系统(T3SS)组装,有效抑制其致病力,从而实现对多种细菌侵染的广谱抑制作用(图)。这一机制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创新抗菌策略,与传统抗生素药物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芥酸酰胺不直接杀灭细菌,而是选择性地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这种独特的作用模式不仅确保了更高的生物安全性,还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风险,同时有效规避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项研究不仅突破了领域内对植物抗性代谢物作用机制的传统认知,更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和开展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对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燕山大学 24297
-
机械工业自动化学会 20969
-
WILL 23986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4227
-
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7958
-
International As 8044
-
百奥泰国际会议 24210
-
湖南大学 1980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944
-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8054
-
山东建筑大学 21405
-
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 18208
-
2016年建筑材料与土木工程国际 22973
-
上海光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179
-
北京工业大学 2061
-
华中科技大学脑研究所 23186
-
中国电子商会信息工程测试专委会 156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23007
-
东南大学 18271
-
上海驾御发展 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