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黄彬团队在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23
![]() |
图 皮肤角质细胞分泌胱抑素-A(Csta)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72507、81700783、81991511)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黄彬团队在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衰老皮肤胱抑素-A分泌减少导致增龄性骨丢失(Skin chronological aging drives age-related bone loss via secretion of cystatin-A)”为题,于2022年10月6日发表在《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2-00285-x。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引起患者致残和死亡,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我国目前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分布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临床研究发现,许多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着皮肤厚度的改变,提示皮肤衰老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关联。
该团队研究发现,老年小鼠的表皮厚度与骨量成正比;诱导年轻小鼠表皮发生早衰,可导致其骨量减少。表皮角质细胞分泌的胱抑素-A(cystatin-A,Csta),在骨髓中含量丰富,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当小鼠特异敲除角质细胞Csta后,其表皮变薄、骨量减少。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皮肤来源的Csta进入骨骼后,通过与成骨和破骨前体细胞内的Rack1受体结合并激活Src激酶,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维持骨代谢平衡。该团队还通过药物筛选发现,卡泊三醇可显著刺激表皮角质细胞表达和分泌Csta,皮肤外用卡泊三醇可有效缓解老年小鼠的骨质疏松进展(图)。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皮肤衰老促进骨质疏松形成的分子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潜在靶点,还丰富了骨外器官调控骨代谢的理论知识。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21312
-
拓科技有限公司 21086
-
中昊科隆展览有限公司 8016
-
广东省深圳市富士康 20964
-
FVDAGWE 2071
-
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 23088
-
太阳圣华(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18217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3202
-
中华两岸经文化贸繁荣促进会北京办 17989
-
中能学(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1881
-
霍普金斯医药研究院 2096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7
-
武汉美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20954
-
上海逍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184
-
安徽中设国际会展 8010
-
武汉csse主办方 1985
-
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23040
-
上海天佑公司 23144
-
澳門科技大學 2199
-
东北师范大学 2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