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融入“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开启科技创新与转化“加速度”
2025/09/15
(通讯员古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1日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排名全球第一。9月13日,央视新闻记者走进中山大学,探访这一“登顶”背后的高校力量。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产学研处处长李一希表示,中山大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来提炼关键问题,重点突出0到1的科技产业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均教授在指导学生实验
中山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和香港四座城市办学,具有很好的创新成果积累,也有很好的产业支撑。长期以来,学校注重发挥好综合性学科优势,注重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产业化完整创新链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需求,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持续推动高水平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启科技创新与转化“加速度”。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重视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兼顾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以重大原始创新带动关键核心技术进步,以学科体系革新激活创新潜能,以基础研究突破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土木工程学院黄林冲教授团队攻克了复杂环境下围岩分区裂化难题,开发了“一种深部岩体分区裂化监测装置和方法”,可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局部大变形或者分区劣化围岩,该技术已在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项目成功实施,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银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团队破解了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及B细胞的机制,有关疫苗企业投入超1亿元受让该科技成果,联合研发EB病毒预防性疫苗,有望实现鼻咽癌等的有效防治。
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统筹整合校内学科、人才、平台资源,打破院系、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项目申报、资源分配、成果转化流程。注重团队协作成果与实际应用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文化氛围,着力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合作,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总额超20亿元。仅2024年,学校转化科技成果数量达到888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29.7%。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以“理顺转化渠道”为关键、以“激发转化活力”为核心,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完善激励与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成效纳入科研考核,营造鼓励转化的校园氛围,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校企科技合作新模式,不断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23389
-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7953
-
中国beb会议主办方 18082
-
中国卫视传媒国际会展旅游 22912
-
北京中食高科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8528
-
湖南会议接待服务中心 24464
-
山本五一公司 18078
-
哈工大 2059
-
杭州嘉恒商务会展有限公司 18108
-
武汉赛思会务有限公司 23949
-
浙江大学 8291
-
贵阳原野旅游有限公司 18073
-
钢铁研究总院 24032
-
甘肃方舟旅游公司 24000
-
海南大学 24304
-
djfdvn 24063
-
上海誉涵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7971
-
湖北省武汉大学 18069
-
北京华矩咨询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8105
-
International As 2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