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能动系孙超课题组合作揭示弹性湍流到弹惯性湍流的连续转变
2025/09/24
粘弹性流体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如牙膏、洗发水、高聚物溶液等。这类流体在流动中表现出与牛顿流体截然不同的湍流行为。早在20世纪,学者就发现加入微量高聚物可显著降低流体在管道中的摩擦阻力(减阻效应),减阻率最高可达80%。此外,高聚物还能诱发两种新型湍流:弹性湍流(在惯性可忽略时发生)和弹惯性湍流(在有限惯性时发生)。长期以来,学界对弹性湍流和弹惯性湍流是相互独立还是相互关联的存在激烈争议。
近日,清华大学能动系孙超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结合理论分析和精细实验,研究了不同弹性的粘弹性流体的转捩行为及其湍流特性,揭示了弹性湍流到弹惯性湍流的连续转变。
图1.采用自行设计搭建的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不同弹性的粘弹性流体的转捩特征
研究团队采用自行搭建的泰勒-库埃特流动装置(图1),通过变化粘弹性流体的弹性,系统研究了不同流态下的流动特性。研究结合全局扭矩测量与局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量化了弹性应力和惯性对角动量输运的贡献,获得了不同流态的流动结构以及速度功率谱。
图2.随着粘弹性流体弹性效应的减小,弹性湍流光滑连续地过渡到弹惯性湍流
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弹性湍流还是在弹惯性湍流中,弹性应力都是驱动流动不稳定性和维持湍流的主要因素,惯性仅起辅助作用。通过稳定性分析,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统一函数描述从弹性不稳定性到弹惯性不稳定性的连续转变。进一步地,研究团队利用本征正交分解和能谱分析,发现流场结构(如速度条带、剪切层)和能谱指数从弹性湍流到弹惯性湍流逐渐变化,无明显跃变(图2)。
研究阐明了粘弹性流体弹性湍流与弹惯性湍流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化了对非牛顿流体湍流产生机制的理解,提出的扭矩-速度联合测量方法与稳定性分析框架,可推广至其他弯曲流动、多孔介质流等复杂流体系统。研究为高聚物减阻技术、高聚物加工等提供了新的认识。
研究成果以“弹性湍流与弹惯性湍流之间连续转变的实验证据”(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thecontinuous transition between elastic and elasto-inertial turbulence)为题,于9月17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清华大学能动系助理研究员张亿宝为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能动系教授孙超和西北工业大学极端力学研究院和航空学院教授郗恒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李露博士、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和能动系2023级博士生范亚宁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苏敬宏博士。
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和科学探索奖等的支持。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744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3823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1374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466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531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4111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339
-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数据科学交叉研究09-24
-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赵志09-24
-
电子科技大学首届电子信息与中医药09-24
-
清华大学化工系王笑楠课题组在AI09-24
-
清华大学能动系孙超课题组合作揭示09-24
-
非重复快速射电暴高灵敏度观测研究09-24
-
清华大学电机系联合研制的兆瓦级高09-24
-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谢永乐团队09-24
-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23031
-
上海市粘接技术协会 23285
-
AIAAT 23982
-
百奥泰国际会议中心(大连)有限公 1916
-
郑州机械研究所 21297
-
山东泓平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4026
-
中科易康(北京)医学研究院 23954
-
中华国际交流协会 1960
-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17955
-
华南师范大学 18228
-
CISE组委会 18153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1910
-
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 1991
-
珠海铭鼎科技有限公司 7982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系统仿真学 21142
-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24191
-
上海市解剖学会 23985
-
International As 8218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21059
-
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