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空间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2
![]() |
图 MMS卫星在前兆激波区域观测到的斜传哨声波及其对应的离子观测特征
(a)垂直平面波动磁场大小;(b)平行方向波动电场大小;(c)离子平行速度谱;
(d-e)不同能量离子的回旋相位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4184)资助下,北京大学周煦之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合作者在空间等离子体波-粒共振及耦合过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空间等离子体中朗道共振与异常共振耦合过程的识别(Identification of coupled Landau and anomalous resonances in space plasmas)”为题,于2024年7月16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3.035201。
太空是一个近乎无碰撞的等离子体环境,能量的传输与耗散主要依赖于等离子体波动与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波-粒共振是关键机制,即波-粒共振情况下,带电粒子可产生近似恒定的电场,波动与粒子之间发生高效能量传输。在波-粒共振过程中,不同的波动能量强度导致带电粒子产生不同的相空间分布,进而呈现出不同的共振物理图像。如何甄别波-粒共振物理图像一直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利用磁层多尺度(MMS)卫星高时空分辨率的电磁场与粒子观测数据,基于非线性共振理论甄别出了波-粒朗道共振及异常共振的典型诊断特征。朗道共振时,粒子的速度分布表现为图c中平行速度谱中的相空间环;异常共振时,粒子的相空间分布呈现图d-e中回旋相位谱中的聚束条纹。此外,研究团队通过粒子数值模拟重现了这两种共振的观测特征,并通过分析粒子运动轨迹证实了上述共振过程,进一步发现两种共振机制所对应的共振岛会在速度相空间中发生重叠,即共振离子可同时受到周期不同的两个振荡系统的影响,从而导致混沌运动的出现。
该研究深入分析了空间等离子体波-粒共振耦合过程,为进一步理解波-粒相互作用、能量传输、粒子输运以及混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向。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河南纳智博研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4245
-
中科博爱 2072
-
IAASE 20934
-
科促会 22918
-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有限公司 22935
-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22185
-
上海恩伟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23123
-
上海熠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1151
-
山东财经大学 1909
-
广州恒斌展览有限公司 7919
-
武汉奔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357
-
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 23140
-
第十届(2017年)中国金融评论 23953
-
南宁市三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1167
-
湖北研学博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3953
-
北京学苑新报 18126
-
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 21144
-
东方龙创商贸集团 22861
-
上海天佑公司 23144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