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可使普通建筑结构兼具储能功能的“电子导电碳混凝土”

2025/10/2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可使普通建筑结构兼具储能功能的“电子导电碳混凝土”

文章导读
把房子变成巨型充电宝?MIT科学家刚刚给混凝土施了个"魔法"。通过在传统水泥中加入碳黑纳米颗粒,他们创造出能储能的"电子导电碳混凝土"。这种革命性材料内部形成蛛网状导电网络,能量密度突破每立方米2千瓦时——仅需5立方米就能满足家庭日用电量。更惊人的是,它既可作为承重结构,又能为整栋建筑供电,甚至能让道路变身无线充电器。这项技术还能利用海水储能,为海上设施带来全新可能。你的下一栋房子,或许就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发电站。
— 内容由好学术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929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德米尔·马西奇(Admir Masic)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期刊发文,成功开发出“电子导电碳混凝土”。该技术通过在传统水泥和水中引入超细碳黑纳米颗粒与电解质,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种导电“纳米网络”,使普通建筑结构具有储能能力。

传统储能系统主要依赖化学电池,不仅消耗稀缺资源,还面临高昂的维护成本。同时,全球每年大量使用的混凝土仅作为结构材料,功能单一,造成资源潜力未能充分利用。为此,研究团队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直接添加碳黑纳米颗粒与电解质,形成了分形蛛网状的导电网络。通过优化电解质配方并改进制备工艺,团队成功将满足家庭日用电量所需的材料体积从45立方米大幅缩减至5立方米,实现了储能密度的数量级提升。实验证明,优化后的储能混凝土能量密度超过每立方米2千瓦时,相当于一台冰箱的日耗电量。研究团队已成功制备出兼具承重与供电功能的微型拱门示范单元,验证了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实际应用潜力。该技术有望用于建造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道路、“离网运行”住宅以及分布式城市储能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该材料还可利用海水作为电解质,为海上设施提供了新的储能方案。该研究使得未来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能承载生活空间,更能成为可持续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为可再生能源转型提供新方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麻省理工学院,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信息化教育、语言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ELCC 2025)(2025-11-9)

2025年计算机科学、自动化与信息处理国际会议(CSAIP 2025)(2025-11-10)

2025年语言学、文学与艺术鉴赏国际会议(ICLLAA 2025)(2025-12-8)

2025年大数据、通信技术与软件工程国际会议(ICBDCTSE 2025)(2025-11-15)

2025年数据经济与人机交互国际会字 (DEHCI 2025)(2025-12-20)

2025年国际关系、外交学与政治学国际学术会议(ICIEDPS 2025)(2025-12-7)

2025年车辆工程、智能传感与导航控制国际会议(IVESN 2025)(2025-12-13)

2025年新能源材料、低碳技术与生态修复国际会议(NEMLCT 2025)(2025-11-15)

2025年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能源应用国际会议(EEWSDSEA 2025)(2025-11-17)

2025年数据分析与互联网信息科学国际会议(ICDAIIS 2025)(2025-11-19)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