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调控手性大分子界面相转变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的分子式、热力学相图、以及在液滴界面的凝聚态形貌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2008、22373052)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史伟超研究员课题组在调控手性大分子界面相转变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高分子手性调节液/液界面相转变(Polymer Chirality Modulates Phase Transitions at Liquid-Liquid Interface)”为标题,发表于《大分子》(Macromolecules)上。论文链接为: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4c01739。
手性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具有显著影响。理解分子手性与宏观凝聚态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化学、生物和材料领域共同专注的关键问题。由于手性大分子对映体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只有空间构型不同。因此过往的实验和理论认为:左旋和右旋的同种大分子可完全混溶,甚至可以形成共晶,但几乎不会相分离。近年来,少数研究开始对手性大分子的混溶性提出了质疑,但至今仍缺少直接的相分离实验证据和深入的热力学理论认识。
针对以上问题,该工作对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开展深入研究,首次给出了手性聚乳酸混合物可以发生相分离的实验证据,揭示了左旋和右旋对映体链段之间的微弱排斥能(测量值约2.1×10-23 J)是导致手性聚乳酸之间发生相分离的根本原因,澄清了长期以来关于手性大分子混溶性的疑问。研究人员结合实验和理论模型,绘制了聚乳酸混合物的热力学相图,揭示了从相分离到共晶、再到均质结晶的动力学路径,并利用其相转变行为调控乳液形貌,获得了多种微胶囊结构,为多相态微胶囊的制备提供了设计原则。基于聚乳酸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这些结构可控的微胶囊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云南仟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7897
-
西南财经大学 23097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1904
-
上海邦临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8166
-
北京理工大学 21032
-
厦门阳光风采旅行社有限公司 23187
-
西安市长安大学 23256
-
海纳集团 23528
-
西南交通大学 23003
-
上海交通大学 8053
-
fdcv 22856
-
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 24066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078
-
武汉博森学术交流有限公司 8247
-
上海市医学会 21336
-
阳光100有限公司 18054
-
金湖县卫生局 18092
-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 18233
-
NSR 828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