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法学》期刊相关信息 126
- 发明专利的公示期限 166
-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研究所在心脏 165
- 材料类的国内sci期刊有吗 158
- 关于学术论文中图表需要遵循的规范 65
- 撰写论文量化分析部分的一般步骤 99
- 关于EI期刊审稿步骤 167
- 关于共同一作的必然性进行详细探讨 235
- 英文综述包括哪些部分组成 174
- 探讨北方牧业论文摘要写作的方法及 116
- 知网查重系统如何运作? 76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雪峰 163
- 投稿《中华外科杂志》期刊指南 138
- 关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简单介绍 166
- 介绍园艺教育论文摘要写作的方法及 199
- 上海中山医院 1534
-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 20595
- 深圳市中亚会议策划有限公司 22550
- 南阳译天地震研究所 20521
- 北京申雅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23528
- IAASE 20512
- 中国微生物学会 17553
- 桂林市精平会议会展有限公司 23554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3482
- 大连百奥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540
- 同济大学 7561
- 上海鸿与智公司 23540
-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7528
- International As 7510
- 上海经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7558
- 百奥泰集团 23567
- 新疆医科大学 7559
- 2018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20571
- 北京龙泉季诺会展有限责任公司 17521
- 国家食品行业中心 1548
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锋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理论预言的最短轨道周期热亚矮星双星
2024/03/21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锋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TMTS)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约2760光年、轨道周期仅为20.5分钟的致密双星系统(即TMTS J0526),并解密了其物理起源。该双星系统由一颗质量约为0.74倍太阳质量的碳氧白矮星与一颗直径仅有7倍地球大小、质量约为太阳0.33倍的热亚矮星(大部分氢壳层物质被剥离)组成。这样一对极短轨道周期的双星能够在毫赫兹频段产生强的引力波辐射,有望将来被空间引力波天文台如LISA、天琴以及太极显著探测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双星系统的发现和研究很好地验证了通过两次共有包层抛射演化形成低质量、短轨道周期热亚矮星双星的理论极限值,很好地验证了该演化通道(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团队于2003年提出)。
基于热亚矮星形成的双星星族合成研究表明,通过两次共有包层抛射通道形成的热亚矮星中,存在少量质量低至0.32-0.36倍太阳质量的亚类。它们通过点燃非简并氦核形成,与被广泛认知的通过氦闪点燃简并氦核形成的热亚矮星(约0.45倍太阳质量)具有截然不同的质量分布。第二次共有包层物质抛射后,这些包含一颗白矮星的热亚矮星双星系统可以通过引力波辐射形成轨道周期短至20分钟的极短周期双星系统。但在TMTS巡天观测发现之前,国际上并未观测到完全符合上述观测性质的白矮星-热亚矮星双星系统。
图1.艺术家绘制的TMTS J0526双星系统(北京天文馆 喻京川)。图中较大的是热亚矮星,远处较小的是其白矮星伴星。
TMTS观测系统是王晓锋教授团队在马化腾基金以及清华大学学堂班支持下建成的一架独特设计的多镜筒光学巡天设备。自2020年正式运行以来,该系统以1分钟的观测频率凝视北半球的宇宙星空。截止到2023年底,TMTS累计获得了超过2700万颗恒星的密集采样光变数据,包含大量高价值的短周期变源,TMTS J0526便是其中光变周期最短的系统之一。在发现该源之后,团队利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10米口径Keck望远镜和位于西班牙拉帕尔玛岛的10.4米口径GTC望远镜对该源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的连续光谱观测,并且使用丽江2.4米望远镜进行时序测光观测。结合高频采样观测得到的光变曲线以及光谱视向速度变化,研究团队分析得出TMTS J0526是一颗轨道周期仅有20.5分钟的椭变双星,其中更大、更亮的子星(即可见星)在另一颗更加致密白矮星(不可见星)的潮汐引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图1)。 通过分析亮度、表面引力、有效温度及质量半径关系表明可见星是一颗低质量、薄包层的热亚矮星(图2)。该双星系统包含的低质量热亚矮星、白矮星伴星以及极短的轨道周期均与两次共有包层抛射通道形成低质量热亚矮星(双星)的理论预言相符合。
图2.不同类型恒星的质量-半径关系图。主序星、白矮星与热亚矮星分布在该图中三个可区分的区域。紫色区域代表热亚矮星可能分布的区域,而TMTS J0526双星系统的可见子星J0526B恰好落在该区域的最底端。该可见子星比过去发现的最小尺寸恒星(2MASS-J0523)还要小,代表了迄今发现的最小尺度的非简并星。
上述研究成果以“20.5分钟分离双星中七倍地球半径的氦燃烧星(A seven-Earth-radius helium-burning star inside a 20.5-min detached binary)”为题,于2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这是TMTS项目继发现18.9分钟蓝色大振幅脉动变星之后,研究成果第二次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王晓锋为本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原博士后林杰(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吴程远(原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后)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熊赫然为共同第一作者。论文主要合作者还包括捷克科学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员皮特,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陈雪飞研究员团队,意大利帕多瓦天文台的伊里亚斯·罗莎博士团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菲利彭科教授团队等。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点项目、马化腾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北科院北科学者项目以及科学探索奖等的资助。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远、许华平合作开发具有长时间稳定性的单分子自组装膜
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尹丰课题组在多肽/蛋白质可逆化学修饰方法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袁春团队在目标检测的知识蒸馏任务上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要茂盛课题组可视化揭示不同呼吸模式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北京大学高家红教授团队在中国人脑连接组研究及其大数据资源方面取得进展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刘碧录团队合作在自锚定析氧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
材料学院刘磊课题组在六方氮化硼材料的制备及其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2024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术会议(BDA2024)(2024-10-18)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2024-10-23)
第十四届管理与服务科学国际会议 (MASS 2024)(2024-10-25)
2024年生物医学、公共卫生与心理健康国际会议(BPHMH 2024)(2024-10-29)
2024年文学艺术、媒体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ICLAMSD 2024)(2024-10-31)
第十一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 (IFEEA 2024)(2024-11-22)
2024年第三届通信,信息系统与数据科学国际会议(CISDS 2024)(2024-11-22)
2024马来西亚应用心理学会议(MCAP 2024)(2024-11-28)
2024年计算机视觉与艺术研讨会(CVA 2024)(2024-11-29)
2024新材料、应用化学与工业催化国际会议(NMACIC 2024)(2024-12-01)
2024土木建筑、工程结构与灾害防护国际会议(CEESDP 2024)(2024-12-8)
2024年第十一届国际光学与光子工程会议 (icOPEN 2024)(2024-11-15)
第三届机械自动化与工程材料国际会议(MAEM 2024)(2024-11-19)
2024临床医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国际会议(CMCBE 2024)(2024-11-24)
2024年生物信息学与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 (ICBIC 2024)(2024-11-24)
2024年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国际会议(EMEST 2024)(2024-12-8)
2024年机电系统、精密仪器与测量控制国际会议(ICESPIMC 2024)(2024-12-15)
2024年计算机技术、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ICCTITIC 2024)(2024-12-15)
2024生物学、农业工程与食品技术国际会议(BAEFT 2024)(2024-11-18)
2024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技国际会议(ISCAMT 2024)(20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