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配体靶蛋白质的鉴定新方法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配体靶蛋白质及结合位点的鉴定、局部亲和力的测定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04033、92153302、221370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明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罗成团队合作,在配体靶蛋白质的蛋白组学鉴定新方法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以肽段为中心的局部稳定性检测方法实现配体靶蛋白质及结合区域的蛋白质组鉴定(A peptide-centric local stability assay enables proteome-scal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tein targets and binding regions of diverse ligands)”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4-02553-7。
细胞内外环境中存在包括代谢物、金属离子、核酸、蛋白质、药物等多种配体分子,它们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影响生物体的生理病理过程。鉴定配体的结合蛋白质和结合位点有助于揭示配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对认识复杂生命体系、解析疾病机制和推动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配体靶蛋白质组学鉴定方法需要针对不同配体,设计优化保持配体活性的探针合成方案,不仅缺乏广谱适用性,且很难鉴定相互作用较弱的配体靶蛋白。
针对这些问题,上述团队开发了以肽段为中心的蛋白质局部稳定性探测方法(PEptide-centric Local Stability Assay, PELSA)。该方法无需对配体进行化学修饰、不依赖亲和力大小,直接能在细胞裂解液等复杂体系中发现与配体结合,并发生局部稳定性变化的蛋白,从而实现配体结合蛋白、结合位点以及局部亲和力的系统解析。该方法的鉴定灵敏度对于模型药物星孢菌素靶蛋白,与现有的同类技术如LiP-MS和TPP相比,分别提高了12倍与2.4倍。此外,剂量依赖的PELSA方法可以测定局部亲和力,从而揭示生理状态下蛋白质在与配体结合后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该团队将PELSA方法用于药物、金属离子、翻译后修饰肽段及抗体等多种配体的结合蛋白鉴定,均展现出高灵敏的靶蛋白鉴定性能和精准的结合区域定位能力,证明了PELSA方法可以作为一个通用的分析平台,无需对配体进行化学修饰,广谱适用于不同结构配体的靶蛋白质分析。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张家界运通会务会展有限公司 18152
-
湖南红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981
-
FVDAGWE 2071
-
APISE 24255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4168
-
武汉大学 17874
-
荷兰中国商会 18337
-
工程信息研究院 17962
-
徽州文化园华商山庄酒店有限公司 18084
-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 21107
-
新疆边塞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7983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893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整形外科 21098
-
合肥南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8068
-
APISE 22991
-
DME2011 1938
-
易观国际 21189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1981
-
西安新领域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8072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