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姜卫平教授团队在地球自转定向参数变化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2024/03/27
![]() |
图 内核晃动及内核静态倾斜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74022、42192531、41721003)等资助下,武汉大学姜卫平教授团队证实地球内核自转轴与地幔自转轴之间存在静态倾斜。研究成果以“从地球自转亚十年尺度变化推断内核静态倾斜(Inner core static tilt inferred from intradecadal oscillation in the Earth's rotation)”为题,于2023年12月8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894-9。
地球参考框架的高精度构建是准确获取和解译时空信息的重要前提,而对地球定向参数变化规律的准确认识和建模是构建高精度参考框架的基础。现有研究表明,地球极移和日长变化是地球定向参数中最重要的两个参数,且可能存在十年、亚十年尺度等周期性变化。长期以来,如何准确探测出这些周期性变化及其成因机制成为领域研究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z域谱分析方法——AR-z谱,发现地球日长变化中存在一个约8.7±0.2年的周期性信号,与地球极移变化中观测到的周期信号几乎相同。通过进一步分析地球极移和日长约8.5年时变特征,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两者来自于相同激发源。为此,研究团队一方面确认了极移信号为内核晃动信号;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地球极移和日长变化差异缘由。他们打破传统2-D地球自转模型,考虑到地球内部密度分布的各向异性,构建了内核自转轴与地幔自转轴微倾斜模型。发现若内核存在~0.17°的静态倾斜(图)可很好地解释观测结果,进而进一步证实了内核存在静态倾斜。与此同时,该研究发现的内核晃动信号周期可直接用于约束地球内外核边界处的密度跳跃,其跳跃值也是地球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参数。
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揭示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规律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地球系统长期变化的机理解释提供重要参考。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 8041
-
华中科技大学 21043
-
IAASE 8032
-
同济双峰大酒店 23058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8148
-
南京工业大学 24114
-
大连市中山区 18088
-
中山大学南校区 18080
-
Terrapinn Singap 21018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3014
-
北京 24394
-
中国自动化学会 2076
-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 7954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氢分子 2368
-
上海振贸会展有限公司 7981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20999
-
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微 18726
-
中正会展策划 17970
-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1987
-
FREARG 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