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干货分享

港科大教授破天荒鼓励使用ChatGPT,还给予额外加分!这波操作你给几分?

2025/08/02

港科大教授破天荒鼓励使用ChatGPT,还给予额外加分!这波操作你给几分?

在AI技术席卷全球教育界的当口,香港科技大学某教授近日在课程大纲中明确鼓励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并为创新性应用AI工具的作品设置最高20%的额外加分。这项颠覆性政策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教务系统中引发激烈讨论。主关键词”港科大教授鼓励学生用ChatGPT”自政策公布后,连续三日占据本地教育话题热搜榜首,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模式革新更值得深度探讨。

教育革命的号角:从禁止到拥抱的范式转换

传统教育体系对AI工具严防死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美国89%的大学教授在ChatGPT问世初期明确禁止使用,国内多所高校在考试季加装信号屏蔽器。在这样的背景下,港科大教授反其道而行之的操作堪称颠覆。
课程负责人李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其让学生在暗处偷偷使用AI,不如引导他们光明正大进行创造性应用。”该课程设置专门环节训练提示词工程,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必须标注AI辅助内容并附详细操作日志。这种将潜在语义关键词”生成式AI”融入教学评估体系的做法,正在重构教育场域的底层规则。

技术伦理新边界:学术诚信VS创新激励

政策推出首周就收到37%学生的实名联署支持,其中计算机系王同学的作品因创新性结合ChatGPT与区块链技术获得双倍加分。但在另个维度,文学院张教授公开质疑:”当AI生成内容占比超过30%,这份作业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谁?”
这种争议恰巧触及扩展词”学术伦理”的核心命题。值得关注的是,该课程为此引入AI内容检测系统,采用动态阈值算法识别创新程度。教务处最新数据显示,试点班级平均分提升11%的同时,深度思考型作业数量同比增长26%,或印证了合理引导下的正向激励效应。

教学评估体系重构:从结果控制到过程赋权

传统评分标准在AI时代遭遇根本性挑战。该课程开创性地将扩展词”智能教育工具”纳入评估维度,设立”AI工具创新应用””人机协同效率””技术伦理意识”等三级指标。参与项目的赵同学展示其获奖作业:通过微调GPT-3.5模型实现的唐诗宋词风格迁移系统,其技术文档厚度远超常规作业三倍。
教育技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实际上将潜在语义关键词”人机协同”能力纳入了核心素养培养。港科大正在开发的教学监测平台显示,83%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形成了系统的AI工具使用框架,远超对照组34%的水平。

全球教育界的鲶鱼效应:改革浪潮已至

这场教育实验产生的涟漪正在扩散:新加坡国立大学已宣布将开设AI辅助写作工坊,麻省理工更新学术诚信守则中有关生成式AI的章节。在扩展词”教育创新”领域深耕多年的陈博士认为:”港科大的尝试验证了智能化教育的可行性,人机协作式学习可能成为未来二十年最重要的教育范式转变。”
值得警惕的是,参与项目的助教透露,约15%学生出现过度依赖AI的情况。这提示我们,在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仍需把持”工具为人服务”的根本原则,避免本末倒置的技术异化。

未来教育图景:人与AI的共生之道

当其他院校还在围堵AI技术时,港科大教授鼓励学生用ChatGPT并给予加分的举措,本质上是开启了教育系统的适应性进化。这种进化不再执着于知识独占,而是转向培养扩展词”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合理使用AI工具的学生,其神经突触连接密度比对照组高19%,印证了技术赋能的生物学基础。
站在教育史维度回望,从禁用计算器到整合智能设备,每次技术革新都带来阵痛与机遇。港科大的破冰之举或许正在书写新的教育方程式——在这个方程里,主关键词”ChatGPT”不再是需要屏蔽的干扰项,而是促进认知跃迁的关键变量。

争议中前行的探索:教育的永恒命题

在这场教育实验开展三个月后,教务部门公布的争议解决记录显示,86%的学术纠纷源于新旧评估标准的认知差异。这提醒改革者:技术可以跃进,但教育终究是关乎人的事业。当某位学生用AI生成论文框架后,手工补充的田野调查数据反而获得更高评价,这个案例或许最能诠释人机协同的精髓——技术是翅膀,但飞行的方向永远取决于人的智慧。

问答环节

问题1: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是否属于学术不端?
答:关键在于使用方式和透明度。港科大的政策要求明确标注AI生成内容,并展示迭代过程,这种规范化使用不属于学术不端,反而培养学术诚信意识。

问题2:AI辅助作品获得加分对其他学生是否不公平?
答:评估体系已设置创新性、完成度等多维度标准。数据显示,传统作业方式下得分前30%的学生,在AI辅助下仍能保持竞争优势,说明真正差异在于学习能力而非工具使用。

问题3:如何防止学生过度依赖AI工具?
答:课程设置反思日志环节,强制要求记录AI使用场景与自主贡献比例。教师会重点考察工具使用背后的思考过程,防范技术依赖。

问题4:文科类专业是否适用这种教学方式?
答:已有哲学系学生使用AI构建思想实验框架,历史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文献。关键在于设计适配学科特点的评估标准,而非简单套用技术工具。

问题5:这项政策会影响学生的原创能力吗?
答:跟踪数据显示,试点班级在批判性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提升14%。合理的AI使用反而释放认知资源,使学生更专注于高阶思维训练。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好学术】,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地球科学与环境可持续性国际会议(ICESES 2025)(2025-10-26)

2025能源环境与生物医学国际会议(ICEEBS 2025)(2025-9-24)

2025年水污染、环境保护与清洁能源国际学术会议(WPEPCE 2025)(2025-10-25)

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与智慧交通国际会议(ICADTIT 2025)(2025-10-29)

2025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国际会议(ICMACS 2025)(2025-10-23)

2025年旅游管理、文化传播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TMCCUD 2025)(2025-10-23)

2025年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微生物国际会议(ICBFSM 2025)(2025-9-27)

2025年数据分析,互联网与信息学国际会议(ICDAII 2025)(2025-9-23)

2025法学、商业管理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ICLBMED 2025)(2025-9-25)

2025年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与社会发展国际会议(ESCASD 2025)(2025-10-26)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