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高亮度极化阿秒电子束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03
![]() |
图 双等离子体尾波实现极化电子束可控注入并保持高极化度,等离子体密度调制将电子束压缩至阿秒尺度。黄球代表电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2267204、12022506、12275209、12105217)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栗建兴教授团队在高亮度自旋极化阿秒电子源制备方法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提出利用激光尾波场加速产生高亮度、自旋极化、阿秒电子源新方案。以“双尾波注入产生高亮度极化阿秒电子束(Generation of ultrabrilliant polarized attosecond electron bunches via dual-wake injection)”为题,于2024年1月23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2.045001。
高亮度、超短脉冲的自旋极化电子源在粒子物理、核物理以及材料物理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激光尾波场加速(LWFA)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加速方案,具有超高加速梯度、超高流强和超短时间脉冲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利用LWFA和预极化气体靶相互作用产生自旋极化电子束,成为了激光等离子体加速领域国际前沿课题之一。然而,通常的LWFA方案无法兼顾电子束高亮度和高极化度。
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栗建兴教授研究团队提出利用径向偏振激光驱动的双等离子体尾波注入机制实现极化电子束的可控注入,并产生具有超高亮度的极化阿秒电子束。在该方案当中,当径向偏振激光脉冲长度与等离子体空泡形成时间相当时,可以激发激光场调制的双尾波场,从而促使预极化电子在亚光周期注入。通过控制初始等离子体密度,电子束在激光和尾波的叠加场中被调制成高亮度阿秒电子束,并且双尾波注入可以促使鞘层电子集体自旋进动且保留横向自旋极化。这项研究为利用LWFA产生高品质极化电子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实现极化阿秒电子束在超快电子成像和相干辐射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21344
-
汇思软件(上海)有限公司 18099
-
广东营养学会 23973
-
科促会 22918
-
欧曼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7940
-
WILL 2036
-
赣南师范学院 23048
-
安徽师范大学 21192
-
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 2129
-
环境保护不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21105
-
2010中国城市建设峰会 18057
-
ASciE科学与工程协会 24047
-
《广西社会科学》杂志 23253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20898
-
SCIence and Engi 2191
-
阿东数码电脑电器行 18007
-
上海麦峰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932
-
华大基因研究院 17999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1147
-
中国自动化学会 2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