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正华课题组在“铠甲催化”助力电化学水处理方向取得新进展
2024/04/23
水体环境中有害化合物的积累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降解能力,这对水生态造成重大的修复挑战。电化学技术由于易于自动化且适用于分布式系统集成等特性受到了相关研究学者的青睐。因此,在既定的配置和设计理念下保持电极材料的长期使用寿命是电催化工艺研发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在恶劣条件下运行的基于铁功能化阴极的非均相电芬顿(EF)工艺。
为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张正华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有效且通用的电泳沉积封装工程策略,合理设计并构建由超薄碳层封装的分层复合阴极平台(FeOCl/CC@rGO)。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碳层优异的2电子ORR选择性可以有效消除传统复合阴极制备过程中由于空间位阻效应造成的碳活性位点损失,恢复其原位生产H2O2性能。同时一系列控制对照实验表明该电极可借助电子穿透效应赋予碳外壳芬顿催化功能,阻断反应介质对活性金属的侵蚀破坏,打破非均相电芬顿工艺所面临的活性-稳定性权衡难题。此外,研究人员结合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实验分析建立了电子穿透效应触发最外层rGO表面H2O2活化的潜在分子机制,rGO壳表面富集的电子来源于FeOCl中的低价Fe(Ⅱ)位点,同时这些电子向H2O2的定向转移受rGO表面氧基团的种类和丰度共同调节。该研究成果成功将“铠甲催化”概念渗透至水环境修复领域,为推动电化学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思路。
图1.封装阴极材料的合成和微结构表征
图2.rGO表面性质与阴极活性构效关系的DFT理论计算
相关研究成果以“克服非均相电芬顿催化中的活性-稳定性权衡:将碳布支撑的氧基氯化铁封装在石墨层中”(Overcoming the Activity-Stability Trade-Off in Heterogeneous Electro-Fenton Catalysis: Encapsulating Carbon Cloth-Supported Iron Oxychloride within Graphitic Layers)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催化》(ACS Catalysis)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21级博士后崔乐乐,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张正华。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17951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0945
-
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23994
-
华中农业大学 23985
-
北京盛品智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20953
-
IETP-Association 24049
-
中国能源环境科技协会 18156
-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18175
-
ALIBABA 24013
-
北京爱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208
-
北京会展公司 18305
-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 21070
-
香港机械工程师协会 23190
-
上海师范大学 21089
-
中国能源学会 17993
-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8
-
武汉青博盛学术服务有限公司 20934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 196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114
-
WILL 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