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3
![]() |
图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揭示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原因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01745、81871211、81901566、81971452)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李琳教授与广州医科大学李磊团队合作,在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单细胞多组学研究揭示细胞骨架异常导致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Single-cell multi-omics profil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identifies cytoskeletal defects during embryonic arrest)”为题,于2024年1月18日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6-023-01328-0。
在临床上,约10%体外受精的着床前胚胎出现发育阻滞现象,使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效率低下。尽管基因突变能解释少部分患者胚胎发育阻滞的病因,但是多数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的原因及机制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发现人类着床前发育阻滞胚胎中微管组织中心形成异常,进而造成基因组不稳定性,包括DNA损伤增加、重复序列异常激活和非整倍体增加等。进一步研究发现,极光激酶A(AURKA)基因表达下降是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的重要原因,抑制AURKA激酶的活性导致人类和小鼠着床前胚胎均出现发育阻滞的现象。这类发育阻滞胚胎在转录组、DNA甲基化组、染色质可及性和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特征与临床上发育阻滞胚胎的异常重编程特征高度相似。研究还发现人类和小鼠着床前胚胎中合子基因组激活不依赖于细胞分裂,而与发育时间有关,并鉴定出调控人类合子基因组激活的重要转录因子(图)。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散发型人类着床前发育阻滞胚胎的重编程障碍,揭示了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阻滞的重要原因,阐明了人类合子基因组激活的关键调控因子及分子机制,为提高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率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型。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天津工业大学 18201
-
北京外国语大学 21053
-
上海翊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8076
-
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 18278
-
IAASE 20935
-
HKSME 23972
-
武汉中会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17983
-
海军工程大学 21259
-
大连理工大学 7938
-
拉萨旭日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20955
-
Hong Kong Indust 18106
-
番禺理工学院 18043
-
敦煌国际旅行社 18090
-
湖北学而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108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24117
-
北京师范大学 24180
-
香港中文大学 2072
-
同济大学 21112
-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23096
-
中国房地产协会 2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