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在纳流体仿神经功能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16


图 神经元(A)和纳流体忆阻器(B)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90390、2212540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毛兰群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萍研究员团队发展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该研究成果以“聚电解质限域流体忆阻器实现神经塑形功能(Neuromorphic functions with a polyelectrolyte-confined fluidic memristor)”为题,于2023年1月12日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c9150。

  仿神经突触是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神经突触功能的元件,是实现脑机信号转换、智能传感以及神经假肢的关键功能单元。大脑的功能发挥与化学信号传导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仿突触器件只能实现对电信号的识别,很难直接感知化学信号,制备对于化学信号具有响应的人工突触(即实现类化学突触的功能)是神经智能传感与模拟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

  研究团队在长期从事脑神经电分析化学和限域离子传输研究的基础上,将两个领域交叉融合,提出基于限域流体器件发展仿神经突触功能的构思。在构建聚电解质限域流体体系的基础上,他们发现此体系具有忆阻器的特征,利用溶液中对离子在聚电解质刷限域空间内的传输,实现了器件的记忆效应,成功模拟了多种神经电脉冲行为。相比于传统固体器件,该流体器件具有可以与生物体系相比拟的工作电压和功耗。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流体体系的特征,此器件可以在生理溶液中实现神经递质对记忆功能的调控,模拟了突触可塑性的化学调控行为(图)。他们进一步利用聚电解质对不同对离子的识别能力,模拟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导,在化学突触的模拟研究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年清洁能源、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CEPSSD 2025)(2025-10-28)

2025年电力系统与电器工程国际会议(ICPSEE 2025)(2025-10-29)

2025年第四届计算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SCAI 2025)(2025-11-14)

2025年设计、数字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DDMMT 2025)(2025-11-20)

2025年IEEE电路与系统前沿技术国际会议(FTCS 2025)(2025-11-21)

第一届光电材料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OMEIE 2025)(2025-11-21)

2025年船舶、海洋工程与应用技术国际会议(ICSOEAT 2025)(2025-11-24)

第二届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与设备国际学术会议(AECSE 2025)(2025-11-28)

第五届肿瘤治疗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CTTM 2025)(2025-11-28)

2025年机械电子与自动化国际研讨会(ISMA 2025)(2025-11-28)

2025区块链、经济管理与智慧城市国际学术会议(BEMSC 2025)(2025-11-21)

2025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与协议分析国际会议(CNCSPA 2025)(2025-12-22)

2025年医学、流行病学与生命科学国际会议(ICMELS 2025)(2025-12-28)

2025年通信软件、云计算与网络信息安全国际会议(ICSCNS 2025)(2025-12-23)

2025大数据与物联网国际会议(ICITBD 2025)(2025-12-9)

2025建筑学、土木工程与水利国际会议(ICACEWR 2025)(2025-12-14)

2025年流体力学与声学国际学术会议(ICFMA 2025)(2025-12-12)

2025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与智能城市国际会议(EBDPSC 2025)(2025-11-25)

2025年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国际会议(ICMEEPT 2025)(2025-11-7)

2025年社会创新、公共政策与数字化转型国际会议(ICSIPPDT 2025)(2025-12-18)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