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在纳流体仿神经功能领域取得进展
2024/04/16
![]() |
图 神经元(A)和纳流体忆阻器(B)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90390、2212540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毛兰群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萍研究员团队发展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该研究成果以“聚电解质限域流体忆阻器实现神经塑形功能(Neuromorphic functions with a polyelectrolyte-confined fluidic memristor)”为题,于2023年1月12日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c9150。
仿神经突触是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生物神经突触功能的元件,是实现脑机信号转换、智能传感以及神经假肢的关键功能单元。大脑的功能发挥与化学信号传导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仿突触器件只能实现对电信号的识别,很难直接感知化学信号,制备对于化学信号具有响应的人工突触(即实现类化学突触的功能)是神经智能传感与模拟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
研究团队在长期从事脑神经电分析化学和限域离子传输研究的基础上,将两个领域交叉融合,提出基于限域流体器件发展仿神经突触功能的构思。在构建聚电解质限域流体体系的基础上,他们发现此体系具有忆阻器的特征,利用溶液中对离子在聚电解质刷限域空间内的传输,实现了器件的记忆效应,成功模拟了多种神经电脉冲行为。相比于传统固体器件,该流体器件具有可以与生物体系相比拟的工作电压和功耗。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流体体系的特征,此器件可以在生理溶液中实现神经递质对记忆功能的调控,模拟了突触可塑性的化学调控行为(图)。他们进一步利用聚电解质对不同对离子的识别能力,模拟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导,在化学突触的模拟研究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深圳市宇博展览策划有限公司 18088
-
上海同济大学 18068
-
常州诚喝卫生设备厂 17953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 18061
-
《医药导报》编辑部 22949
-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 21129
-
APISE 22904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23189
-
武汉企泰艾会科技有限公司 2286
-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18151
-
中国农学会 23204
-
北京伊诺永明公关策划有限公司 23028
-
江苏省医学会 21099
-
新天木业有限公司 18070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7963
-
大连市福佳集团 17938
-
北京艾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906
-
中国汽车会议网 23022
-
武汉奔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8011
-
APISE 2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