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多级手性自组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04/18
![]() |
图 多级自组装同手性螺旋微环及其圆偏振发光性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90734、21890730、21971247)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鸣华研究员团队在精准构建自组装手性微结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多级自组装同手性螺旋微环(Hierarchically self-assembled homochiral helical microtoroids)”为题,于2022年11月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2-01234-w;相关特邀评论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2-01236-8。
手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实现多层次、跨尺度结构的拓扑形貌和手性的调控,对理解自然界同手性起源及生命体的手性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手性分子的精准不对称合成方法得到快速发展,而具有纳米、微米乃至更大尺度的手性自组装结构却往往难以精准构建,具体体现在多级手性难以控制、结构缺陷较多、尺寸分散性较差等困难。因此,从分子结构基元的可控组装出发,实现单分散手性微结构的精准构建一直是手性科学和自组装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
上述团队在前期溶液手性自组装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溶液-界面联合多级自组装”的新策略,实现了手性从分子层次到微米层次的跨尺度传递与精确控制。在本项研究中,该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联二萘手性双脲组装基元,经由程序降温在溶液中制备了具有纳米尺度的聚集体;这些纳米聚集体在溶剂蒸发和界面张力的驱动下,可进一步在二维基底上发生融合与再组装,形成具有微米尺度的单分散同手性螺旋微环结构。基于变温光谱、单晶衍射和电镜等结果,以及密度泛函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理论分析结果,他们提出了一种“聚集-环化”的分级组装机制,揭示了微观结构手性调制的圆二色性与圆偏振发光性能的构效关系。通过掺杂手性受体染料,该团队还发展了基于自组装手性螺旋微环的兼具环形与圆偏振光特征的新型手性捕光天线模型(图)。
该研究成果为理解自组装过程中手性传递与放大机制、发展多层次手性微结构与新型手性功能体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并有望推动手性自组装技术在超分子功能材料与纳米拓扑学等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本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温州大学建工学院 21091
-
IETP 20880
-
APISE 22970
-
西南大学 21022
-
沈阳工业大学 21162
-
中国建设科学院 24054
-
北京瑞广胜康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278
-
广西师范大学 24345
-
广州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8093
-
绿野资本集团 23130
-
沈阳市平通高薪 21196
-
重庆天宇物流有限公司 18034
-
世博威(上海)展览有限公司 2120
-
中国地质大学 2141
-
志翔领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7984
-
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喷涂专业委员会 20976
-
重庆邮电大学 23185
-
VREARE 23958
-
中国视延有限责任公司 21040
-
IETP 2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