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a)传统镧系敏化剂(i)与过渡金属敏化剂(ii)对于激活剂能量传输的发光机理;
(b)铬离子和镱离子摩尔消光系数对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88101)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张凡团队在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高亮度过渡金属敏化的镧系近红外发光纳米颗粒(High-brightness transition metal-sensitized lanthanide near-infrared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为题,于2024年9月13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4-01517-9。
光学成像因其及时响应、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显著特性,在军事通信、医疗健康、环境检测和先进制造等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红外光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相对于可见光(400-700 nm)而言,生物组织,塑料和单晶硅等介质在近红外窗口(700-1700 nm)对光的吸收与散射较小,所以发射近红外光的探针在生物活体成像和信息加密等领域具有天然优势。镧系发光纳米颗粒由于其结构具有原子级别的可调性和界面能量传递的特性,是最具潜力的近红外发光探针。然而,镧系发光纳米颗粒的发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镧系敏化剂对外部能量的吸收和转换效率。由于传统镧系敏化剂(Yb3+等)吸收截面较低,通常需要较高功率的激光才可以高效发光。此外,外部激光的辐照往往会造成潜在的过热现象,容易对生物组织造成伤害。因此,如何在低功率条件下,特别是在低照度的环境光激发下高效发出近红外光以扩大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应用范围,一直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
针对以上难题,上述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尺寸均一,结构和发射波长可调的新型过渡金属元素铬敏化的镧系纳米发光探针(CLNPs)。与传统镧系敏化纳米粒子相比,CLNPs不需要激光激发,只需要在较弱的环境光照射下即可实现高效近红外发光,其亮度比相同尺寸的传统镧系敏化纳米粒子最多高出三百七十倍。而其他过渡金属(例如Mn2+,Ni2+)也有类似的敏化能力,这表明过渡金属对镧系离子的敏化作用在纳米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团队基于CLNPs良好的光学性质,在环境光或长余辉材料的照射下即可实现近红外窗口的信息加密和高对比度生物成像。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陕西一邦创联会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8096
-
上海大学力学系 17920
-
大连德瑞会展有限公司 18160
-
中国化工学会培训中心 17995
-
SHDIF 8161
-
沈阳医科大学 1834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2151
-
新电子杂志 18270
-
美国梦缔雅国际集团 22984
-
武汉理工大学 24264
-
武汉千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71
-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 21046
-
河南理工大学 23035
-
中国企业联合会 21063
-
北京路川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985
-
CIENC(beijing) 18112
-
International As 7993
-
上海广贸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1941
-
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992
-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2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