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5/06/01
图 (a)传统镧系敏化剂(i)与过渡金属敏化剂(ii)对于激活剂能量传输的发光机理;
(b)铬离子和镱离子摩尔消光系数对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88101)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张凡团队在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高亮度过渡金属敏化的镧系近红外发光纳米颗粒(High-brightness transition metal-sensitized lanthanide near-infrared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为题,于2024年9月13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4-01517-9。
光学成像因其及时响应、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显著特性,在军事通信、医疗健康、环境检测和先进制造等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红外光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相对于可见光(400-700 nm)而言,生物组织,塑料和单晶硅等介质在近红外窗口(700-1700 nm)对光的吸收与散射较小,所以发射近红外光的探针在生物活体成像和信息加密等领域具有天然优势。镧系发光纳米颗粒由于其结构具有原子级别的可调性和界面能量传递的特性,是最具潜力的近红外发光探针。然而,镧系发光纳米颗粒的发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镧系敏化剂对外部能量的吸收和转换效率。由于传统镧系敏化剂(Yb3+等)吸收截面较低,通常需要较高功率的激光才可以高效发光。此外,外部激光的辐照往往会造成潜在的过热现象,容易对生物组织造成伤害。因此,如何在低功率条件下,特别是在低照度的环境光激发下高效发出近红外光以扩大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应用范围,一直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
针对以上难题,上述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尺寸均一,结构和发射波长可调的新型过渡金属元素铬敏化的镧系纳米发光探针(CLNPs)。与传统镧系敏化纳米粒子相比,CLNPs不需要激光激发,只需要在较弱的环境光照射下即可实现高效近红外发光,其亮度比相同尺寸的传统镧系敏化纳米粒子最多高出三百七十倍。而其他过渡金属(例如Mn2+,Ni2+)也有类似的敏化能力,这表明过渡金属对镧系离子的敏化作用在纳米结构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该团队基于CLNPs良好的光学性质,在环境光或长余辉材料的照射下即可实现近红外窗口的信息加密和高对比度生物成像。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11月优质学术会议推荐 16
-
2025年机器视觉、智能成像与模式识 392
-
2025年第七届控制与机器人国际会议 576
-
2025年智能光子学与应用技术国际学 1529
-
2025年机械工程,新能源与电气技术 1790
-
2025年计算机科学、图像分析与信号 2065
-
2025年材料化学与燃料电池技术国际 1861
-
2025年自动化前沿系统、智慧城市与 10-23
-
2025年信息光学、遥感技术与机器视 10-23
-
2025年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与语言学 10-23
-
2025年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与智能 10-23
-
2025年语言认知、人工智能与计算建 10-23
-
2025年社会科学、应用语言学与人文 10-23
-
2025年传统机械、动力学与智能装备 10-23
-
2025年图像处理、物理建模与结构设 10-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45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4758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2033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193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8447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513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2840
-
清华大学地学系阳坤课题组揭示全球10-20
-
历史时期极端干旱灾害的数据评估和10-20
-
“清华化学百年论坛:塑造化学的未10-20
-
研究揭示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作为跨10-20
-
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46MW大容10-20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九疆电力建10-20
-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马韫韬教授团10-20
-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本科生在一区10-20
-
北京强强酒店 22974

-
北京华林格环保袋制品有限公司 23009

-
上海品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1963

-
北京科萃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技术研究 8072

-
百奥泰集团 24456

-
上海易标科技 1840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04

-
中国电子商务案例中心 2180

-
内蒙古工业大学 24168

-
国际工学技术出版协会 24318

-
国际矿业企业工作委员会 22956

-
International As 8248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113

-
FEWFEW 8058

-
安徽理工大学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 18139

-
上海同济大学 18356

-
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 8039

-
河北卓达国际会展中心 23062

-
香港S&E研究中心 1970

-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 18203

















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