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优化策略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5/06/02
![]() |
图 冠状动脉搭桥术常用桥血管细胞图谱绘制: ITA:胸廓内动脉,RA:桡动脉,RGA:胃网膜右动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25004)等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江平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优化策略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单细胞水平解析动脉移植优化策略(Strategies for arterial graft optimization at the single-cell level)”为题,于2024年4月25日在《自然·心血管研究》(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4-00464-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中使用动脉桥作为旁路移植物效果最佳,一旦动脉桥发生再次狭窄,患者心力衰竭会进行性发展,最终需心脏移植治疗。如何改善动脉桥的近期及远期通畅率是心脏外科研究的热点。
CABG中常用的动脉移植物来源包括胸廓内动脉(ITA)、桡动脉(RA)和右胃网膜动脉(RGA),其中ITA的临床效果最好。研究团队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完成了ITA、RA、RGA的细胞图谱的绘制工作,以ITA为参考,提出了RA和RGA的优化策略。与ITA相比,RA有更多与脂质处理相关的CD36+内皮细胞,RGA更容易发生痉挛,其次是RA。研究团队发现钾通道开放剂是潜在对抗CABG术后血管痉挛的有效药物。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和体内外实验,发现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可介导RA内膜增生,使用MIF抑制剂ISO-1可显著降低高血流动力学刺激下引起的血管内膜增生与狭窄。
该研究绘制了CABG中三种常用动脉桥(胸廓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的细胞图谱(图),提出使用钾通道开放剂、MIF抑制剂等优化策略可能会改善RA和RGA作为第二动脉桥在临床实践中的使用效果,从而提高CABG术后疗效,为延缓患者向终末期心力衰竭发展提供了治疗靶点和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116
-
2025最新JCR分区及影响因子2461
-
好学术:科研网址导航|学术头条分641
-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发布!770
-
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重磅发4295
-
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目录(202964
-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学术会议中的提1619
-
2025年国自然正式放榜!08-27
-
SCI论文中的数据引用,如何避免08-15
-
EI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有什么本质08-15
-
国内期刊EI与核心有什么区别?三08-15
-
怎么查找前几年的EI期刊源?科研08-15
-
如何准确验证论文是否被SCI收录08-15
-
机械类EI期刊投稿全攻略:从实验08-15
-
SCI论文DOI号查找全攻略:学08-15
-
北京品诺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8062
-
iwebm2017 organi 23973
-
鸿与智工业媒体集团 23924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23157
-
WILL 24085
-
兰格会展服务社 18349
-
重庆文理学院 18013
-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3019
-
云南水富云天化股份公司 17938
-
泰安市迈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18191
-
美国科研出版社 2091
-
北京企升会展有限公司 24452
-
北京小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1216
-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1945
-
湖南大学 1914
-
辽宁工业大学 17986
-
FAGRE 8020
-
ALIBABA 24013
-
西安石油大学 21120
-
南宁市三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