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资讯 >> 科研信息

清华大学 药学院鲁白团队开发新的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类脑器官模型并确定APOE3ch突变对该病的保护性作用

2024/05/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以及行为与性格改变。AD具有遗传倾向,致病基因的罕见突变会直接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的发生,如APP(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PSEN1(早老素1)基因和PSEN2(早老素2)基因等。在病理层面,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与细胞内的tau蛋白纤维缠结是AD的两大主要病理特征。通过遗传学研究,可以解析导致AD的关键基因以及这些基因在AD发展中的作用,对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是散发性AD发生的主要遗传风险因素,与常见的APOE变体(variant)APOE*ε3相比,APOE*ε4等位基因会导致罹患AD的风险大大增加,而APOE*ε2等位基因会降低AD风险。在世界上最大的阿尔茨海默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有一位PSEN1 E280A携带者的认知减退发生年龄推迟近30年,且脑中tau蛋白病理显著降低。全外显子测序数据揭示APOE3的罕见纯合突变APOE3 Christchurch是AD的潜在保护性因素。虽然APOE3ch突变的发现为AD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但是APOE3ch突变极为罕见使其无法在人源性样本中进行机制研究。

近期,清华大学药学院鲁白团队通过敲入APP基因致病性突变而建立了AD人源性类脑器官模型。该模型在时间维度依次呈现AD的关键病理特征,包括Aβ沉积、tau病理性变化、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死亡,为研究AD发生发展机制和开发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工具。此外,研究人员使用该AD类脑器官模型揭示了载脂蛋白E基因APOE3ch突变对AD病理过程和神经退行性变化的保护作用(图1)。

图1.APPNL-G-F人源性类脑器官模型在时间维度依次呈现AD关键病理特征

研究人员首先结合之前开发AD大鼠模型的经验,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将APP基因的3种家族遗传性致病突变引入人类H1胚胎干细胞(hESCs)中,证实了hESCs中发生了APPNL-G-F的纯合突变,并诱导分化为前脑类脑器官模型。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点检查了APPNL-G-F类脑器官模型的AD病理学特征,发现APPNL-G-F类脑器官Aβ42沉积显著增加,tau蛋白聚集增多,伴随星状胶质细胞增生。除了显著的AD病理学特征外,APPNL-G-F类器官中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坏死。

建立了人源性APPNL-G-F类脑器官模型后,研究人员利用该模型探究了APOE3ch对AD病理性变化和神经元死亡的潜在保护作用。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将APOE3ch敲入APPNL-G-FhESCs的基因组中,建立了表达APOE3(APPNL-G-F:APOE3)或APOE3ch(APPNL-G-F:APOE3ch)的AD类脑器官模型。研究人员利用上述类脑器官模型发现APOE3ch的表达显著降低了Aβ沉积,且减少了tau蛋白磷酸化和异常折叠。不仅如此, APOE3ch的表达有效缓解了APPNL-G-F类脑器官表现出的星状胶质增生和神经元死亡表型。可见,APOE3ch对于AD病理过程和神经退行性改变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的人源性AD类脑器官模型(APPNL-G-F),该模型能在较短时间内高度模拟AD患者脑中出现的病理性改变及神经元死亡等特征。利用这一模型,研究人员证明了APOE3ch罕见突变对AD病理和神经退行性变的保护作用,为研究APOE3ch的生物学特点及其缓解AD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两篇APOE3ch相关论文发表。在《细胞》(Cell发表的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人源APOE3chknock-in小鼠品系,将其与基于Aβ的APP/PS1小鼠杂交后发现,通过上调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APOE3ch缓解了X34+Aβ纤维聚集(非Aβ寡聚体),以及Aβ相关的tau病理特征。在《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的研究中,研究者将APOE3chknock-in到APOE4小鼠中,将其与tau转基因小鼠PS19杂交后发现,纯合APOE3ch解救了APOE4驱动的tau病理和星形胶质增生等表型。

除了与这两项研究同样证明了APOE3ch对AD病理性变化的保护作用之外,本研究还有几点重要贡献。首先,与上述两项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使用的是完全人源化的类脑器官系统。第二,APPNL-G-F类脑器官模型是基于敲入而不是致病基因突变的过表达系统,因此避免了由于转基因表达引起的潜在非生理表型。此外,本研究开发的APPNL-G-F类脑器官模型出现了Aβ和tau病理特征、星形胶质增生以及神经元的凋亡和坏死,这些特征在APP/PS1小鼠或PS19转基因小鼠中难以全部重现,避免了小鼠模型的局限性,也突显了本研究开发新的人源性AD类脑器官模型的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以“APOE3ch在人源性阿尔茨海默病类脑器官中缓解Aβ和tau病理特征和神经退行性改变”APOE3ch alleviates Aβ and tau pathology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humanAPPNL-G-Fcerebral organoid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为题,于4月12日发表于《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

清华大学药学院2015级博士生刘航(已毕业)、北京大学医学部副研究员梅帆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梅帆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脑保护高精尖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学术资讯
近期会议

2025生物学、环境工程与清洁能源国际会议(ICBEECE 2025)(2025-09-05)

第七届 IEEE 能源、电力与电网国际学术会议(IEEE-ICEPG 2025)(2025-09-12)

2025环境、气候变化与生物科学国际会议(ECCBS 2025)(2025-09-13)

2025年第七届先进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与通信国际会议(CSITC2025)(2025-09-19)

第十届机械制造技术与材料工程国际学术会议(MMTME 2025)(2025-09-19)

第九届交通工程与运输系统国际学术会议(ICTETS 2025)(2025-09-26)

第六届智能计算与人机交互国际研讨会(ICHCI 2025)(2025-09-26)

第五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航空航天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MTAE 2025)(2025-09-26)

2025年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CAMTMEA 2025)(2025-10-01)

2025-2026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使用高级研修班(苏州)(2025-10-22)

2025年航空航天、机械工程与材料工程国际会议(AMEME 2025)(2025-9-20)

2025年激光、光电子技术与光学国际会议(ICLOTO 2025)(2025-9-27)

2025政治学、地理学与国际关系国际会议(ICPSGIR 2025)(2025-10-20)

2025年信息技术、智能系统与数据安全国际会议(ICITISDS 2025)(2025-10-25)

2025年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国际会议(ITIE 2025)(2025-10-24)

2025年环境工程与污染治理国际会议(ICEEPC 2025)(2025-9-30)

2025年数字图像、计算机视觉与数据建模国际会议(IDVM 2025)(2025-10-28)

2025机器学习、生物信号与医学国际会议(MLBM 2025)(2025-10-23)

2025年第七届电气工程与控制技术国际会议(CEECT 2025)(2025-12-18)

2025年复杂网络、系统科学与城市交通国际会议(CNSSUT 2025)(2025-10-24)

小贴士:学术会议云是学术会议查询检索的第三方门户网站。它是会议组织发布会议信息、众多学术爱好者参加会议、找会议的双向交流平台。它可提供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预报、分类检索、在线报名、论文征集、资料发布以及了解学术资讯,查找会服机构等服务,支持PC、微信、APP,三媒联动。